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相向而行,指朝对方的方向行进。在物理上的解释,相向就是朝同一目标,面对面运动。在政治、外交问题叙述时,常用相向而行来表达双方具有共同目标或共同愿景、有共识等共性表示。某老师在讲解“相向而行”这一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列举了下列例句:
例句1:双方应相向而行,为改善两国关系,增进两国的友好感情,做出共同努力。
例句2:小明和小亮相向而行,两人在花坛相遇,互相打着招呼。
该老师的讲授(     
①运用了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
②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④表明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将之称为“国之大事”。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因普遍缺水,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南方水资源丰富,大量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就流入大海。为了解决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     
A.科学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科学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科学思维强调动态性思维,排除相对静态的思维
D.只要坚持科学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构建首都水网、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南水供水水网犹如一个变形的“十”字形,全市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市城区供水七成以上,永定河也实现了26年以来的首次全线通水。南水北调对北京供水格局的改变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②自在事物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解放思想突破规律的束缚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