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7 道试题
1 . 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工合成糖是近年来科学界孜孜以求的方向。2023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内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人工合成糖迈出关键一步。这说明(     
①实践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着真理不断发展
②科学发展使人类得以逐步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人类的生存需要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只有正确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关于天空和大地,古希腊人基本的想法是:地是圆的,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亚里士多德在《天问》中提出了一条感性证据:我们在南北方向上旅行,所见的星图会有所改变,这不但说明地球是圆形的,而且还说明它是个不大的球体。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的观念说明了(     
①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
②实践水平限制着人的认识
③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④证据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3更新 | 14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之哲学与文化

3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赋能振兴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中西文化交融、创新创业文化等特色资源。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建立健全扶持优秀剧本创作、促进剧目创作演出机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原因。
2024-03-3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9(1)题 哲学部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大摸底”,越摸越惊喜。“网红”黑龙江蔓越莓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火爆的“农业大摸底”,各地纷纷晒出自己的“隐藏款”特产。四川鱼子酱、甘肃南美对虾、重庆淡水澳龙、山西大闸蟹、上海崇明藏红花……这些新土特产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让不少本地人惊叹“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新土特产并不稀奇,原因是随着农业科技进步,新品类新设施新模式的推广,很多品种已走出传统主产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大环境里有小环境,大气候里有小气候,给了发展新土特产充分的想象空间。如此,不仅南北方、东西部之间品种交流互通频繁,一些国外特有品种也能在中国找到适宜区域。可以断言,今后类似现象会越来越多。

反过来思考,有的“隐藏款”特产如果连家乡人都不熟悉,就很难说已经被市场认可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从来不缺好的农产品,但缺强势的农业品牌,很多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普通公众对其缺乏了解,往往导致“人参卖出萝卜价”。我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国家,有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消费者对农产品有很高的期待,但苦于信息不对称,买到优质农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大。两相对比可见,“农业大摸底”给了特色农产品一次绝佳的亮相机会,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


(1)“隐藏款”特产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令不少本地人都大为惊叹。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的含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请从辩证法的角度就如何挖掘这一巨大的内需市场提出两条建议。
2024-03-11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政治试题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8月4日,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句芒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句芒号”卫星研制团队围绕高精度获取植被信息、叶绿素荧光等课题展开研究,先后攻克热控、载荷控制、数据传输等技术难关,以确保“碳星”所获取的监测数据“准、全、细、精”。这说明(     
①认识工具的提高推动人们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②追求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更好地实践
③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并被感性认识所制约
④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并有待于上升为感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之哲学与文化
6 . “人知道的,‘智飞’号都知道”——我国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船“智飞”号在船舶自主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打通数据堵点,让“大脑”更聪明;自主选择链路,多线“牵牢”信号;突破电池技术,探索绿色航运。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与时俱进,“智飞”号是我国科学实验的成果
②开拓创新,“智飞”号“大脑”同人脑一样聪明
③实践具有目的性,“智飞”号可助力绿色航运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智飞”号“大脑”突破电池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政治试题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7 . 调查研究是我党历经风雨、长盛不衰的“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提出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现实性。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时代迭变,调查研究必须顺时应势——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问题多变,调查研究必须直击要害——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③环境巨变,调查研究必须下足功夫——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坚持不变,调查研究亦要适应万变——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政治试题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17日,东航涂装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顺利抵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准备参加于2月20日至2月2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24年新加坡航展。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5年11月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成功首飞,2022年9月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同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2年12月到2023年2月,中国东方航空对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进行总计100小时以上的验证飞行,全面检验东航各系统准备C919商业运行各项工作的可靠性。

2023年2月初,国产C919大型客机在试飞过程中,因左发动机反推设备出现故障,迫降上海虹桥机场。一时间,外媒大肆鼓吹C919客机试飞失败,中国的民航制造业失败,还不如买一台波音,并唱衰中国的航空能力。

2023年5月28日12时31分,经历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 对外媒唱衰我国航空能力的合论予以驳斥。
9 . 采用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方法,大豆会因缺少光照而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该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协调高产。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新方法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二模联考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末,国际和国内学术界仍有一些人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我国于2001年开启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是为了消除上述疑问,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20多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结合研究,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如何取得显著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
2024-03-06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文综试卷-高中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