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0 道试题
1 . 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下图为古代一种“欹(qī)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这启示我们(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实践创新的高度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
③认识和把握规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④坚持适度原则,不断淬炼“度”的智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3年5月,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表明(       )
A.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C.理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对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3 . 2024年1月,我国《数造新实体——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案例研究(2023年)》蓝皮书正式发布。该书对征集到200多家企业的近300项实践案例,进行研讨、评选,有徐工矿机、中核武汉、阿里云、交银金科等16家单位的案例入选,深入阐述了当前我国数实融合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等。由此可以得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30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紫杉醇是重要的植物抗癌药物。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对植物红豆杉的基因进行筛选,成功发现了紫杉烷氧杂环丁烷合酶和紫杉烷碳9位氧化酶。研究人员将新鉴定得到的酶与已知合成酶进行组合,通过多次尝试、成功生成了紫杉醇生产重要原料巴卡亭Ⅲ,实现了紫杉醇的生物合成。从材料可知(       )
①红豆杉固有属性是研究人员进行科学创新的前提
②紫杉醇的生物合成过程是一个改变事物固有联系的过程
③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目前,我国依托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成像仪等设备,为每一块宝贵的黑土地进行精准“画像”、建立专属“档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能有效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材料说明(       

A.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备,促进了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发展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C.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D.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4-03-26更新 | 2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政治试题
6 .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经研究认为,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其中,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牛河梁遗址新发现让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线向历史纵深推进约五六百年。从哲学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认识向前发展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特征        ②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线随认识变化而改变
③变动不居的世界决定了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我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结合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1.虽然我国1997年刑法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正当防卫制度,但相当一段时期却是“沉睡条款”。2018年,昆山反杀案唤醒了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沉睡条款”以后,近年来,司法机关又依法办理了赵宇见义勇为案、河北涞源反杀案、浙江盛春平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要求,推动司法理念的转变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的人生选择
③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④“正当防卫”条款认识的深化推动“正当防卫”司法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近年来,正当防卫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更高的需求。检察机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办案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办案过程,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范,又符合道德标准;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弘扬美德善行,最终实现“法、理、情”的统一,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深入人心。成功的司法实践得益于(     
①司法机关坚持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②司法机关的办案实践坚持了群众观点,回应了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③司法机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实践,凝聚法治共识,弘扬社会正气
④司法机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正在热映的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是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影片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办案检察官,他们也有生活中的日常琐碎,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是新时代检察官的一个缩影。作为检察官,他们察微析疑、敢于担当,排除各方干扰,守住法律底线,准确适用法律,还当事人以公道。影片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打开现实主义题材,让人在欢笑中感受生活的真实和深沉。这告诉我们(     
①只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就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每个检察官的个性寓于检察官的共性之中
③电影等文艺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表达
④社会实践为电影等文艺作品提供了鲜活的创作素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3-2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文化使命,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9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4年2月15日,北京天文馆预测当晚将有木星伴月天象,即天黑后人们用肉眼就可以在西南方高空看到月亮和木星相伴的天文景观。届时,木星位于月亮左下方位置,亮度能达到-2.3等。这次天象之后,月亮与木星将在夜空中渐行渐远。当晚,多地网友表示看到了星月相伴而行的景象,欣赏到了星月争辉的奇观。这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世界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中国在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过程中,坚定奉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一些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将自身人权理念奉为“绝对真理”,将人权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全球人权治理造成“理念”冲击。“绝对真理”之所以错误的,是因为(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为实践提供服务
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在不断被推翻中发展的
D.真理是客观的,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不能有多个
2024-03-1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