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43 道试题
1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荒凉的古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缓缓落下,忧伤的游子还漂泊在天涯。该词所蕴含的意境(     

①决定于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表明实景和诗人的情感可以相互转化
④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颁布实施8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按照部署,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恐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群众宣传依法反恐、全民反恐的理念,有力增强全社会知恐、识恐、防恐、反恐的意识和能力。国家注重增强反恐意识,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反恐意识可以转化为反恐能力
②反恐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我国反恐行动的成败
③反恐意识的增强对反恐行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增强反恐意识是我国反恐现状的客观需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榫卯结构是木质器物间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凸出为榫,凹陷为卯,榫与卯之间巧妙组合,互相支撑达到比钉子更牢固的效果;故宫的斗拱就是结构精巧的榫卯结构,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承受不同方向的冲击,保护建筑的完整。材料体现了(     

①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让故宫建筑成为“凝固的艺术”
②立足整体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看问题
④榫卯结构创新的高度取决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程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是各级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我们要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四下基层”蕴含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真理具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如何更好地保护敦煌文化遗产,让文化千年永续,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

长期以来,莫高窟面临着风吹雨蚀的自然因素、游客数量逐年递增的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各类病害,一代代莫高窟人持续接力,从防风治沙到病害成因分析,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到主动的预防性保护,坚持“保护、研究、弘扬”方针,尝试以科研之力助千年莫高窟“跑赢时间”。

上世纪40年代始,第一代莫高窟文物保护人的日常工作就是清理积沙。进入80年代后,文物保护团队将科学保护理念和先进分析技术引入到石窟保护中,通过不同类型传感器对洞窟大环境、微环境、游客承载量等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和交互分析,为预防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底耦合实验室投运,通过实验研究揭示病害机理,再对保护技术进行验证,从而完善保护措施。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将数字科技引入文物保护领域,提出“数字敦煌”构想,莫高窟正式进入了多学科综合性保护阶段,以更丰富的形态,与更广大范围的受众互联互通,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保护莫高窟,是技术的革新突破,也是与自然和时间的较量。敦煌文物保护团队赓续接力,实现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突破,为古代壁画和彩塑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今,“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已基本形成,敦煌文物保护技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相关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进入新时代,敦煌莫高窟正循古而来,向新而行。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分析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实现突破的历程。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推动敦煌文化循古而来,向新而行的意义。
6 . 美国人布什耐发现有几个孩子在玩一只昆虫,这只昆虫不但满身污泥而且长得十分难看,他想市场上都是形象优美的玩具,如果能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投入市场会如何呢?结果这些丑玩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材料表明(     
①迁移能够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②创新思维的根本动力来自人们的合理想象
③创新思维常常能够突破陈规看问题,另辟蹊径想问题
④提出与事实相反的“假如”式问题是想象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作出总结。“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②全面展示了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④把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作为理论创新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6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一直以来,因为火锅油粘在白衣服上难以清洗,“吃火锅不能穿白衣服”就成为了一个“民间魔咒”。如今,该“魔咒”有望被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抗油蛋白质打破。未来,我们只需要用一张含有这种蛋白质的纸轻轻擦拭一下,白衣服上的油渍就会消失。这说明(       
①只要刻苦学习、不断实践,就没有人类破不了的“魔咒”
②“民间魔咒”实质是民间需求,是材料研发的重要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破解各种“魔咒”的最佳方式
④“民间魔咒”的最终破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育才中学、万州高级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9 . 意大利心理学家盖塔诺·卡尼莎于1955年发现一种典型的视错觉现象——人们常常会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脑补”出来。如侧的“卡尼莎三角”中层叠的两个大三角形,再如右侧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中的熊猫形象。这启示我们(       

①感性认识在客观性和稳定性上都弱于理性认识
②合理利用视觉规律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误会”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认识的反复性
④应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重庆育才中学、万州高级中学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10 . 随着新型消费的蓬勃发展,一些新问题也相伴而生,为了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可操作性,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市场监管总局配合司法部起草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将于2024年7月1日起生效。这表明(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部分的变化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认识的目的是推动实践发展             ④感性认识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