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023-10-10更新 | 187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单元同步练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 .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任职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他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3-08-09更新 | 1811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卷
19-20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3 . 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
2023-07-03更新 | 396次组卷 | 41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评1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4 .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24更新 | 91次组卷 | 74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多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 因高考及高考制度的变革涉及千家万户,政府决策,学校招生,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引发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有声音认为,学生选科看似选择多了,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和选择焦虑。有声音认为,选科分班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还有声音认为,新高考可能会导致高中物理学科“遇冷”,国家科技发展将后继乏力。一时间,新高考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多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新高考“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7 . 滑雪对于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既惊喜又刺激的事,而如果滑雪板不适合,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RoamRobotics推出滑雪外骨格机器人Roma,可大大减轻膝盖负担。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确的是(     
①Roma是具有一定自主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②Roma是对人类身体某些功能的模拟
③Roma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Roma有时也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2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把一只小鸡的腿拴在木桩上,小鸡随即发出“唧唧”的求援声,正在远处觅食的鸡妈妈一听到小鸡的叫声,就不顾一切地跑去救援。当实验者用隔音玻璃罩把小鸡罩起来时,母鸡就听不到小鸡发出来的求援声了。虽然小鸡仍在挣扎,但是鸡妈妈却眼看着受困的小鸡不管,根本没有任何救助小鸡的行为。这个实验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鸡妈妈见死不救D.理性思维比感性思维更正确、更深刻
9 . 山胡萝卜,别称山海螺,是伞形科蔓生草本植物。十几年前,这种野菜在山中随处可见,根本无人问津。现代医学发现,山胡萝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胡萝卜素、17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同时具有解毒、抗肝素、防辐射的功效。如今,其身价暴涨。这表明(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性
②山胡萝卜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③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④事物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25更新 | 288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0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社会的共识,但有些人从自身成功经验出发,认为这还不够,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他们这样认为的依据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429次组卷 | 7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