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苍莨”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暮山紫”是黄昏时刻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交织的紫色…… 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可见(     
①气韵雅致的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②中国色能够派生出丰富色彩,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
③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色彩表达
④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虽历经千年,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始终不会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23更新 | 46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政治试题
2 . 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时尚》蕴含哲理最相近的是(     

过去

现在
A.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动诠释了理论的高度决定实践的高度。请结合所学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023-06-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一中、大丰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政治试题
4 .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卡:
现存的生物都进化出各自的特点以适应环境:例如鲨鱼因表皮覆盖具有减阻功能的微米级肋条鳞状突起结构而能在水下快速游动。自然界中的生物表面因具有特殊微结构而拥有抗冰、抗腐蚀、抗生物附着、超强黏附力、减阻、自清洁、减摩耐磨、抗冲蚀等优异功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模仿和借鉴思路,比如可通过制造与升物相似的微结构进而拥有类生物功能的仿生表面。上述资料表明(     
A.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B.意识的能动创造性总是能促进人类的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
C.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D.人类模仿生物的特性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2023-01-14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动诠释了理论的高度决定实践的高度。请结合所学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6 . 2019年,我国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中国社会已开始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体现了(     
A.人类社会是发展的B.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C.自然界是发展的D.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7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该意见聚焦文化数字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对其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点部署。文化数字化,是让文化更“活”更火的重要途径,是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产品让老百姓“百看不厌”“惊喜不断”。这里蕴含的智慧有(     
①学会抓主要矛盾,毕其功于一役
②彰显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和轨迹
③要坚持发展观,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④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震撼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阐明在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10-11高二上·浙江金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2022-01-23更新 | 98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政治试卷

10 .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既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发展潮流,也是指导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理念;既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也是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必须作出的发展选择。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不能仅仅以经济增长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指标?
2022-01-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