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1 . 2023年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今年起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在医疗健康信息全国互通共享上取得标志性进展。攻坚行动以具体应用场景为驱动,以老百姓需求为导向,不贪大求全,目标是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下列对攻坚行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信息互通共享”体现了部分功能对整体功能的积极影响
②“用3年时间”是基于量变不断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
③之所以“不贪大求全”,是为了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④“让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符合党的群众观点的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我们每次发射都要进一步优化,到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三十年来,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上材料所包含的辩证法的观点有(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③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就会取得胜利             ④载人航天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经多年修复和治理,天津市中新生态城静湖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个曾经重度污染的“臭水坑”,变成了生态域最大景观湖,被评为天津市“最美河湖”。整个污水库的治理,采取整体规划,做到区域内水系勾连畅通。对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的污泥进行区别处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静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修复技术如今已复制推广到全国。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规律”的知识,谈谈静湖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2)由静湖的成功治理,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实现永续发展。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24-05-2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考三模政治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产量得以实现的基础。2024年春耕备耕的重要时间节点,我国把议题再次聚焦粮食安全,启动实施《新一轮十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

材料一   【优化品种结构和区臧布局】

早在2009年,我国就启动了第一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计划。如今已超预期完成目标。与上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相比,本次《方案》统筹“稳”与“进”,综合考虑粮食供需形势、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基础,通过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粮食供给质量。

材料二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情农情作出的精准研判,是着眼粮食安全大计作出的战略决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做好耕地这篇大文章,严守耕地红线,落实制止耕地抛荒政策,提升耕地质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盐碱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守住耕地红线硬措施的实施,推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全国各地更是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材料三   【多措并举提供保障和支持】

《方案》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既部署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绿色生产、农业防灾减灾等9项支撑性重大工程,也部署了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信贷投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等系列保障举措。9项重大工程未来实施过程中,将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等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以实现工程的扎实推进。

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玉米、大豆的亩产与美国和巴西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玉米和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1.6%和11.4%,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粮食增产瓶颈,才能更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谈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如何走好增量之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解读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为何能够助推全国各地牢牢筑起粮食安全“压舱石”。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剖析我国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状态的破局之法。
(4)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离不开农耕文明的连续性。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中国不忘从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以“赓续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5 .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关键要在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上下功夫。制度建设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抓住普遍发生的、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才能让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办事情既要抓重点,还要统筹兼顾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积极创造条件             
④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6 . “金扁担”,是指农业现代化。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从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等,传统的“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农耕设备越来越有“科技范儿”,“金扁担”的科技含量越来越足。这说明“金扁担”(     
①通过辩证否定,促使传统“镐锄镰犁”逐渐退场
②通过意识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提高农业现代化
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有利于系统整合,提高效率
④通过实现绝大多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推动农业性质的根本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22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热身押题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着眼当前和长远,持续扎实推进。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发展速度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没有量的增长,经济稳健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实现发展质量和速度、规模和效益相统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同时要坚持以质取胜,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以量的合理增长去推动质的有效提升,通过质的有效提升保证量的合理增长,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政策导向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促进经济在稳健发展中提质增效。

经济的高质量离不开有着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由此可见,发展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都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的知识,分析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简要阐述企业重视文化创新的价值。
2024-05-21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三模)政治试题
8 .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为修复国土生态、实现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自1999年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配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5亿多亩,为全球增绿的贡献率超过4%。这体现了(     )
A.人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B.科学的意识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立足于科学规划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基础
2024-05-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9 . (多选)当前,登月存在一些技术难题,诸如:火箭运载能力不足,月面的探测技术不足以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需求,长时间宇航员生存问题等。为了应对挑战,推动探月工程跨越式发展,可以(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登月阶段的技术难题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科技人员不断攻坚克难
C.坚持适量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D.坚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有益经验
2024-05-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哲学与文化
10 . 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应该(       
A.强调形式的整齐划一
B.注重速度的尽快提高
C.寻求数量的高速增长
D.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2024-05-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哲学与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