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党成立100多年来,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形成了适应不同历史阶段要求的发展格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形成了革命与生产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革命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基本自给自足的发展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形成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发展格局开始由国际大循环为主导逐步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演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乘势而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

材料二   一个国家的发展格局总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内外部环境、发展条件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特定的发展格局又影响和塑造着国家发展的总体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凸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内部发展条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党中央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深刻把握发展大势,对这一新的历史课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的发展格局变化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如何体现辩证分合的思维方法的。
2024-02-1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要深刻分析把握政治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对外工作领域、党的自身建设领域的重大风险,把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时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浙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是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应怎样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4-02-18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积累了不少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当前,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要善于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应如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2-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12月11-12日,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此次会议在稳中求进的要求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新要求。
(1)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简要分析人们应当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对于会议提出的要求加以说明。
2024-02-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C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明年经济工作为什么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人口老龄化对发展老年照护服务提出迫切要求,尤其是符合中国老年人观念和习惯的居家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紧缺,作为介于家庭和养老机构之间的一种养老方式,居家社区养老涉及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和资源。

山东某社区在分享居家社区养老经验时介绍,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是关键,他们配套建设了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可以满足老年人使康体检和医疗护理需求;同时,依托周边丰富的医疗机构资源,链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附属医院,探索建立了“三甲医院+社区服务+医生巡诊”的上下联动机制,成立益寿堂养老服务中心医务室;他们积极发挥物业、家政公司贴近居民优势,支持物业、家政公司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对达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和要求的,依法依规予以政策补贴,促进“物业+养老”“家政+养老”融合发展;同时,落实推动适老化改造精准化标准化,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龄需求数据库,提供“一户一案”订单式改造。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针对不同失能类型的老人,提供相适应的改造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该地居家社区养老是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4月26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合肥市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织密法网,进一步切实加强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巢湖水环境。

根据《决定》,明确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职责。在具体实践中,重点在农田里面做好三篇文章。第一是化肥的使用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69条配方在全市推广应用,覆盖所有农作物。第二是农药的使用方面,推广物理防治、生态防治,使用植保无人机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第三是借鉴江浙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整治,探索推广生态拦截沟渠技术,减少农田尾水排入巢湖,从根本上解决巢湖面源污染防治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通过做好三篇文章实现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忌数不超过10亿。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凸显,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风险隐患进一步暴露。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内部发展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2)如何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需要哲学智慧。请结合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具体举措哲学道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要着重抓事物发展的内因。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协同,提高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精准契合,以强大有效的供给能力穿透循环堵点,提高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2023-07-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2023-02-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乘着扁舟而来,与一座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就是李白。30多年前,有一场盛会从马鞍山起源,顺着滚滚江水,唱响了长三角,它叫诗歌节。以诗仙为名,以诗歌会友,连续举办33届的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成为马鞍山闪亮耀眼的名片,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为进一步传承长江文化,与长江共生、共进,创造体验长江奇观的文化之旅,马鞍山市与国艺中联文投携手,开发长江文化体验空间项目“长江不夜城”。项目融合长三角文化特色,结合采石矶生态旅游区独有的山水风景、人文历史、民俗非遗等元素,通过独特的场景艺术演艺形式,展现长江流域的底蕴和魅力。沉浸式巡游演艺、古今穿越快闪……2022年11月,在采石江畔,以长江文化为主线的夜游IP项目长江不夜城完成首次内测,全面展现了城市山水风景、人文历史、民俗非遗。

在马鞍山,从文化艺术到经济发展,从城市建设到市民素养,诗歌元素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中。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传统诗歌文化的启蒙。诗歌是城市特色,亦是发展底色。


(1)诗歌是城市特色,亦是发展底色。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马鞍山市是如何涵养文化自信的。
(3)请为该市涵养诗歌城市特色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