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一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以来,广东省委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兴调查研究。省委密集调研农民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开出了“河源推动绿美生态建设”、“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良方”。工作组成员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获取“壮大县域经济”“加快老区发展”的“金点子”。工作组坚持让农民当“主角”,重视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鼓励村民成为自家生意的老板和合作社的股东,使得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挣钱。

材料二   H镇高度重视以文化振兴促乡村全面振兴。该镇深入挖掘、利用优秀乡土文化,通过复原历史遗迹、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手段,唤起村民的乡村记忆。充分利用村民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公共空间,通过粤剧、故事会等形式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道德力量。为村民量身定制各类职业培训活动,“授之以渔”,提高村民参与生产的能力。以乡村博物馆为载体,利用AI互动、多点触控、场景绘画等技术,复原和塑造乡村特定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广东省委在推进乡村振兴调研工作中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分析H镇高度重视文化振兴的原因。
(3)请为广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4-04-04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6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扎根中国大地、基于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从探索这条道路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充分发挥了历史主动精神;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寻找合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主动作为,从多方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从现实国情出发进行选择的形态;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形态,是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形态。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这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把握基本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规划,走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2024-01-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3 . 继长江保护法实施后,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黄河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将有法可依。

黄河保护法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明确国家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措施,有效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针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充分问题,规定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特色优势现代产业和清洁低碳能源,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优化调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黄河保护法如何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ChatGPT火爆全网。它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进行自然语言对话,跟人类聊天时遇到敏感问题会“打太极”,还能替打工人生成颇具幽默感的辞职信。可以说,ChatGPT打开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商业化落地且成为消费端爆棚的大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面临一些伦理挑战:ChatGPT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生成错误信息的能力远超人类;它还会被人类不当使用,比如学生拿它写作业,黑客拿它写代码用于网络攻击,诈骗犯拿它开设“杀猪盘”等。AI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数据、算法、算力,中国在这三方面都有良好基础。中国版ChatGPT并不遥远,已有百度等多家公司宣布将进入此赛道。面对ChetGPT这个新晋AI网红,我们应清醒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优补劣,推进我国AI技术的发展。


(1)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ChatGPT的发展。
(2)运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知识,就如何发展中国版的ChatGPT提两条建议,并指出其方去论依据。
2023-07-01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2022年10月举行的中共二十大上,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世界范围看,一些后发国家或是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或是谋求“依附”发展,被迫丧失独立性,不仅没有成功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陷入各种发展的“陷阱”。近代以来,中国“师夷长技”的现代化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借鉴的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的知识,阐析中国式现代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启示。
2023-05-05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技全面改造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中西方现代化都要经过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带来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然而历史证明,中国走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子行不通,照抄照搬别国工业化发展的模式也“水土不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如下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探索道路:

时间

探索历程

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二大

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

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因。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请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成就无比辉煌,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材料一   道路决定命运,特色基于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明确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指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新时代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献。

材料二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京举办“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这十年文化工作的相关举措:如影视方面,十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比如聚焦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山海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觉醒年代》《功勋》等都圈粉无数;出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推动制定修订《国歌法》《国旗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为文化方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知识,简要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建设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这十年文化工作是如何在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奋进努力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定调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大计。

面对世纪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习总书记强调:一、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二、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更好地求“进”,以“进”更好地促“稳”,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三、越是关键之年,越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进”的切入口,精准施策,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走出一条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与会同志表示,习总书记诠释了我们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合理性
2023-01-0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建筑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的整体特征,普遍遵循内向、含蓄、多层次的原则,通过结实的土木结构和对称结构,五彩缤纷的艺术构造,映射出深邃的美学精神、严肃的伦理规范,以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西方古建筑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原则,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力度,形成傲然屹立,独立自然的个体特征。

现代建筑试图打破传统建筑的束缚,整体设计强调时代感,追求美学功能和实用价值,以简单明了的手法和纯净体型为表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

中国天宫空间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团队创新空间设计,将空间站分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承担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科学与应用建设。三个舱段相互配合,满足最新的空间探索及空间资源利用等科研需要。未来,中国空间站将不断支持更多科学成果的应用,造福全人类。


(1)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彰显不同的哲学特质。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比较中西建筑的不同。
(2)现代建筑设计既要守正又要创新。运用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说明天宫空间站建设体现了创新思维的哪些特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11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世纪疫情,延宕反复。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坚持科学精准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二十条优化措施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具体实践。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应对挑战,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确保将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制定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原因。
(2)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