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拔除了55根电线杆后,家住在西城区宫门口东岔的居民们发现,原来一抬头就有这么美的景儿。蓝天与红墙映衬着妙应寺白塔,让这里成了手机朋友圈中的“网红”。近年来,北京深入开展街巷精细化治理,曾经“见缝插针”停放的汽车不见了,头顶上乱如蛛网的架空线没了,堵心又有安全隐患的私搭乱建也拆了,青砖灰瓦间,老北京的韵味又回来了。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肌理,也是支撑老城生命的骨架。打造更多精品宜居街巷,需要规划师(     

①因地制宜,知晓每处街巷的矛盾的特殊性
②实事求是,重视新老居民生活方式的焕新
③解放思想,拆除原本老旧残破的民居院落
④守正创新,像保护历史文物那样维持原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集生成新的原创内容的新型人工智能,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央视导演与科研人员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了演绎中华经典古诗词的动画节目《千秋诗颂》。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这样的动画节目,制作效率比运用传统动画制作技术提升三倍。生成式人工智能(     
A.能推进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跨界合作,消除技术与艺术的界限
B.通过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C.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彰显出新质生产力的独特优势
D.使动画制作技艺达到了发展顶峰,引领媒体行业的迭代升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亿规模的“网红经济”迅速崛起,带动了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并不断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县域经济等创新融合。“网红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网络流量,但流量狂飙之下,多个平台滋生数据造假、虚假带货、假冒伪劣等直播乱象,甚至出现通过直播打赏洗钱等违法行为。

平台的把关不严和平台的监管政策保障不足,是直播间乱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网红主播受利益驱动、法律意识淡薄等影响,无底线博流量、虚假带货牟利。网红经济要一路长红,还要多措并举打通责任壁垒、数据壁垒、技能壁垒等,推动万亿网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让“网红经济”成为“长红经济”。

4 . 有人说,我们有权利选择人生,而不是人生轨迹指挥着我们,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我们不要困顿于荆棘。也有人说,人生是需要规划的,没有规划的人生,就像没有轨道的火车,是无法前行的,规划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规划出怎么去实现理想的步骤,这样才有动力、有方向,才能有广阔、灿烂的发展空间。


从哲学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024-0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中国灌溉工程全部申报成功。

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灌溉大国。一座座中国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为灌良田、护安澜、兴产业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闸、设计巧妙的堰堤,都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创造性地设计建造而成,蕴含着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中国灌溉工程蕴含着怎样的治水智慧。
2024-02-1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
(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3-01-11更新 | 7736次组卷 | 29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北京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论断,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由。
2023-01-04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8 . 20217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应“输出”中国民主模式 
②需要坚持全球治理改革,推进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 
③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应把握合作机遇,避免国际竞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16更新 | 976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卷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