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全国两会后,“新质生产力”再次引起热议。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它代表着高科技、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

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那些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更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2024年3月12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卢锡超在答记者问中说:文体旅融合发展,根源在于资源的整合,潜力在于场景的打造,动力来源于业态的创新,这也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文旅行业要通过融合创新来推动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们建设高质量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确保在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取得全面胜利。

材料三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这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该如何促进辽宁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新时代青年学生怎样成为未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写2条建议,紧扣主题,观点明确。

2 .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表明(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④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伊索寓言》里有一篇故事叫《驴和蝉》。故事主要讲了有一头驴,他想把声音变得好听,就去请教蝉,蝉告诉驴,只要你少吃粮食,多喝露水,你的声音就变好听了。从此,驴就不吃干粮,只喝水。慢慢地驴就死了。下列选项和《驴和蝉》的哲学意相似的是(     
A.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23-24高三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
4 . 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模式,首先,要结合实际,分类实施。不同的城中村,周边环境、现有产业、居民特征不尽相同,要因城因村施策。其次,要先谋后动,做细做实方案。要先行做好征求村民意愿、人员妥善安置、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落实征收补偿安置资金等前期工作。须知,如果方案不够扎实,改造到一半卡住了,往往会事倍功半。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城中村的改造必须(     
①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③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先决性条件和根本性方法
④正确分析不同城中村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4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系统思维,始终坚持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研究工作、提出思路、促进改革、推动发展。下列属于运用系统思维的是(     
①在脱贫攻坚中尤其强调精准思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②要发财就不要来当干部,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
③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④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