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1 道试题
1 . 菌草具有强大的固碳储碳能力。近年来,一场关于菌草的“闽苏”合作在江苏盐城展开。探索一体化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建立超150亩实验基地,从福建来的菌草经过改良“染绿”了盐城滩涂,成为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缩影。这表明(     
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事物的普遍联系
②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助于实践成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考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202010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请完成表格中列举的“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措施”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措施

唯物辩证法依据

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1-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校(杨柳青一中、咸水沽一中 、四十七中、一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年来,“八八战略”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新境界。

材料一   当年,习近平同志擘画“八八战略”前后,到嘉兴、湖州等地调研,有了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思路;在温州、义乌等地调研后,又形成了关于民营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想法,等等。在每个地方调研发现的问题不尽相同,最终形成“八八战略”的整体谋划。

材料二   “八八战略”既是浙江的,也是全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没有囿于浙江一省,也没有着眼于一时来谋划,而是基于全国和全球视野,以及长期的时间线来谋划发展浙江。


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分析“八八战略”为什么既是浙江的,也是全国的。
2024-01-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辽宁省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14个,乡镇(街道)矛盾调解中心1356个,16265个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了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全覆盖。沈阳市以“矛盾直排、安全直护、服务直达”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打破业务壁垒,协同分析研判,统合重复职能,2023年共受理纠纷74.3万件,办结70万件,办结率94.3%;大连市甘井子区打造“甘心调”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大数据+矛盾风险多元化解”为引领,把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平台、载体、队伍等统筹起来,实现“一网通管”的融合联动治理新模式;盘锦市设立网格“街长制”,积极打造“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专家和老战士)基层调解员队伍,吸纳2300余名“五老”志愿者、580名心理咨询师、348名法律工作者参与村(居)议事和矛盾纠纷调解,带动多元力量充分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材料二   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就此从浙江走向全国。近年来,从枫桥经验在浙江的创新实践到全国各地的落地生根,从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决工作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围绕“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条理清晰,逻辑合理;③学科术语规范;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4-01-12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抓主流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2023年5月,某粮食生产大省遭遇大范围“烂场雨”天气,致使多地出现小麦黑穗、发芽、倒伏等情况,导致小麦产量减少、品质和食用价值降低。由于芽麦可以替代部分玉米用于畜禽饲料,缓解玉米供应压力,降低饲料生产成本,该省一些地方政府制定方案,通过与饲料加工企业签订订单,收购芽麦等举措,化解了卖粮难题。材料表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倒计时。如何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顺利举办一场全球性体育赛事,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难题。而北京冬奥组委早在东京奥运会开始期间就派出观察团全程观摩学习“东京经验”。当然,相对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会期更短,人员、地点更集中,中国将主要在疫情控制平衡、社会互动和赛事日程规划等与中国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上寻求东京经验,同时结合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情况进行政策优化和措施改进。考虑到目前中国国内多地疫情波动的情况,北京冬奥会将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在保证赛程顺利进行的同时,重点保证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保证全体参会者的安全。

材料二   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加入了“更团结”一词,强调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时期团结一致的必要性。通过体育来鼓励全球更加团结,反映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全球体育界,乃至全世界民众,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时的共同心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中国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划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的依据。
8 . 某校学生社团开展“研读经典致敬伟人”活动,搜集到以下资料:
毛泽东指出:“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们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
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能够反映资料共同主题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空想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随着认识的发展不断发展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有效开展政治监督,必须强调精准化,操作中细致精当,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首先要抓住重点、聚焦关键,紧紧盯住重点人和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胸怀“两个大局”,紧扣“国之大者”,做到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政治监督就重点监督什么。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就要构建狠抓整改的一整套监督闭环机制,做到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切实取得净化政治生态、消除风险隐患、促进良性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效果。

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推动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必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把任务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精准化开展政治监督。

10 . 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多选)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据此理解,新质生产力(多选)(     
A.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B.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颠覆
C.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
2.(多选)“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生产力认识的新突破,我国曾经有学者提出过新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等概念,现在更进一步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新质生产力,更加丰富了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人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表明(     
A.概念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谬误与真理对立推动认识发展
3.有观点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这一观点符合下列哲学观点(     
A.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C.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在制定规划时,既要有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设计个性化政策,做到“一企一策”。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符合的方法论要求是__________
5.新质生产力是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的生产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因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产业辐射面广等特点,使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关键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绝对隔离绝缘的。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强调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也不是简单化地抛弃传统产业。这意味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高度依赖传统产业作为基础。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大、占比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更具根植性。这意味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知识,说明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023-12-3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云间中学、进才中学、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复旦附中青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政治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