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翻阅典籍文献,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到《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再到《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均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强勇毅、蓬勃向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精神实质。这告诉我们(     
①勇于实践是理想变为现实存在的根本路径,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看到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梦前行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向最艰难之处攻坚有助于实现远大目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文物古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每一幢古建都是一段“独家记忆”。假如“一刀切”叠加商业,“一阵风”复建还原,那开发后的古建极易泯然于众不说,原有风貌底蕴也会受损,是原汁原味的再现还是功能迭代的巧变,需要用心挖掘、提炼特色,在契合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多作文章。这说明打理城市古建需要(     
①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探索古建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尊重其自身特点,拿出绣花功夫“量体裁衣”
③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既要遵循传统构建工艺又要设法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古建保护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突破众多外界条件限制,巧妙设计出一种“氢呼吸”策略,可以低成本、低排放地将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可以合成药物、染料、树脂和纤维的原材料,将废弃聚乙烯塑料这类环境污染物用于制备石油基化学产品,这为废弃塑料的“人工碳循环”开辟了新路径。废弃塑料变废为宝说明(       
①创新能够为事物价值的转换创造有利条件
②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是不断变化的
③创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制约
④事物的价值可以因具体联系的不同而不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5更新 | 489次组卷 | 18卷引用:黄金卷04(湖北专用)
4 . “千万工程”是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建设“千万工程”要(       
①立足本地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推进
②统筹全局,用万千乡村的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
③把握机遇,在渐进性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连续性质变
④利民富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5 . “千万工程”是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建设“千万工程”要(       
①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统筹全局,用万千乡村的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
③把握机遇,在渐进性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连续性质变
④利民富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这既是对青年成长的殷切期望,也提出了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品质。总书记之所以倡导青年坚持“自找苦吃”的精神,是因为(     
①价值观对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起决定作用
②社会实践能锤炼人的品格、增长人的才干
③主体的知识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砥砺自我是人能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路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6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7 . “千万工程”是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建设“千万工程”要(     
①因地制宜,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统筹全局,用万千乡村的发展引领共同富裕的实现
③把握机遇,在渐进性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连续性质变
①利民富民,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院士,96岁,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研究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50余年。俞鸿儒院士不负导师郭永怀的期盼与嘱托,坚持研究并不断探索研究路径,最终完成试验。俞鸿儒院士淡泊名利,具有探索精神、家国情怀,并把研究技术不断“传承”,培养更多年轻人,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材料表明(     
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自身价值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必然统一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④在报效祖国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梧州市、忻城县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模拟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都提出了细化方案。

材料一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应如何更好地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材料二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绿色旅游。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分析说明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需要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请给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①每条字数不超过25字;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③逻辑清晰,表达连贯。
2024-05-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多年前,某材料技术公开文献资料很少,国内自主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搞科研,就是要解决制约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卡脖子’问题。”博士毕业的刘某毫不犹豫将目标锁定在这一研究领域。当时,身边可参考的资料很少,刘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反复研读文献资料,虚心请教身边的师长,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边学边干。

在一次实验中,刘某所在团队耗时3个多月做出一块试样,结果试验过程中试样表面出现了损毁现象,辛苦研究的成果瞬间变成废品。面对挫折,刘某所在团队直面困难,锚定目标不松劲。没有可参考的建设方案,他们就自行设计。他们想方设法采购零件、电缆,再按照方案一点点组装、搭设、调试,历时1年多,一套完全国产化的试验设备正式“上岗”。那年岁末,团队7名成员组成的攻坚小组日夜三班倒轮流驻守在试验厂房,面对噪声、粉尘、疲惫……大家咬牙坚持了近3个月。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该团队在某材料技术领域取得一项项新的突破。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青年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老问题之所以成为“老大难”,就是因为找不到新办法、好办法;新问题之所以成为“拦路虎”,也是因为老办法不好用、不管用。作为青年学子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请运用“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的知识,就此写一篇短评。要求:选择一个具体的思维方法,阐明创新路径,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200字。
2024-05-1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