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分田到户”契约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大包干”第二年,小岗村生产队粮食总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8倍。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40多年来,小岗村先后孕育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共同汇聚成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中国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而小岗村也从“要饭村”变为“富裕村”。

材料二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而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7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小岗村村民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作出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等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用行文条款书写人民权利,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不断顺应人民期待,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民法典的编纂是如何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实现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才能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说明新时期加强制度建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 2018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下列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论述蕴含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是
A.“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B.“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C.“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D.“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以下经典名句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网络问政,就是走进基层,直面群众,原生态听取民意,零距离了解民生。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实现政民互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目前,“网络总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常态。
材料二   2010年9月9日,在一则反映某市物价局“涉嫌行政乱作为,滥用职权”的网帖后面,“该省物价局网络发言人”在网络问政平台进行了回复:此帖反映的基本案件存在,但早些时候该案件已由当地法院判决,两审结果都为原告败诉,法院认定物价部门在此事中不存在滥用职权的问题。被监督的某市物价局对此事非常重视,本着有别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加强对全市物价局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网络问政的政治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政府怎样才能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016-11-26更新 | 10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