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保留“村味”   拒绝商业化

2023年3月,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举办的“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再次掀起了网友的热情,成为了全网热搜。“村BA”不仅是一项纯粹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村BA”的舞台上,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篮球带给他们的喜悦和自信。

有人认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越大,商机越多。“村BA”这种文化新现象的破茧,不仅能推动乡村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民俗旅游的火热,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目光、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不断有品牌提出赞助,均被我们拒绝。‘村BA’球场外围可以有商业,但球场上拒绝商业化,保留‘村’味。我们拒绝商业化,让大家纯粹地玩篮球!”也有专家指出,“村BA”保持生命力的关键点在于服务好当地群众,做好长远的文化振兴,避免过度包装和营销。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村BA”为什么要拒绝商业化、保留“村”味。

◆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台江县台盘村的“村BA”篮球场,增修台阶式看台、新修的更衣室、沐浴室、媒体接待室,改造的公共厕所、拓宽的停车场……每一根灯杆、每一层看台、每一次扩建改造都是更便利、更安全、更舒适的体验。藏在深山的“村味好物”也映入大众视野。民族歌舞表演出圈了,苗族刺绣、银饰等非遗手工艺品抢手了,小卖部里的“村BA”文创产品销量大增了,民俗生态旅游火起来了……在广袤的贵州乡间,不断丰富的乡村体育活动和“体育+”新业态正与乡村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共同绘出最大同心圆,转动起反映美丽乡村景美、人美、生活美的“万花筒”。

从以赛促健,到以赛助产,“村BA”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进了一球”。有专家称:“这正是体育打头、文化助阵、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理解。

◆提炼属于本地的文化基因

台盘村的“村BA”看起来是一炮走红,实则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霜、三代人的积淀,并非短时之功,作为苗族“吃新节”的庆祝活动之一,台盘村已连续数十年坚持举办该赛事。2023年,“村BA”不仅“火出圈”,更是火成了国家级赛事,有了不少新变化。球员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现场秩序更加规范,场外的非遗集市和特色饮品店也让四方游客对贵州文化印象深刻。可喜的是,虽然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村BA”的乡土味没丢,生活化也保持得原汁原味。

听说“村BA”火了之后,也有不少地方向其学习,搞起当地的乡村体育赛事。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文化火种,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长,乡风乡俗、家规家训、农事技艺等,都是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是有滋有味的文化瑰宝。盘活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提炼属于本地的文化基因和美学密码,打造属于自己的“村BA”,从而让乡村文化尽快振兴起来、自信起来。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村BA”破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 . 恩格斯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由此可知(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是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
②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③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07更新 | 136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旗帜引领。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阐述,是全会《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一个重大贡献。《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决议》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


(1)有专家认为,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色。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予以阐明。

人民至上。《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说明党为何能领导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2022-01-04更新 | 3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政治试题

4 .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下面是某校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关于民心的部分材料。

《尚书·五子之歌》中有"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说,至今仍被沿用。

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魏征说∶"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1953年2月,毛泽东在武汉蛇山游船上脱下帽子,向群众致意;大声喊;人民万岁!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行动中,习近平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个以内。
2021-12-25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备考监测第二次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1周年。四十一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过程:“大胆去尝试”;现状:“黄金无足色”;未来:“仍须傲霜雪”。下列关于改革的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①梅花扑鼻香——要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鼓励人民要适度享受 
②大胆去尝试——要破除僵化教条思想观念,推进改革不断创新 
③黄金无足色——要分清改革现状的主流和支流,解决主要矛盾 
④仍须傲霜雪——要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改革问题,迎接挑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0-10更新 | 1163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综合测试政治试题
6 . 2019年1月,浙江省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广大劳动者带来了诸多“红利”,在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方面,加强了“兜底”。材料表明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能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18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下列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论述蕴含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是
A.“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B.“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C.“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D.“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8 .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中国古语“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来说明当前我国要着力实现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必要性。下列与此古语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②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③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优乐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19-01-04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下列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年前,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登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和炽热的青春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如今的大陈岛在传统海洋渔业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海岛旅游+两岸文化”为主体
的、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今天这种大陈岛垦荒精神又化为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奋斗的内在动力,这种精神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今天我们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必要性。
2017-02-08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德州宁津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