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价值判断的含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面对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重历史责任,地处黄河沿岸的某贫困县确立了绿色减贫思路。该县坚决不引进“散乱污”企业,而是依托山水林等自然资源,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由此可见
①做好工作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作出正确价值选择的必然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针对香港暴徒疯狂在街头和校园打砸抢烧,破坏公共设施,殴打无辜市民等一系列恶劣行径,香港社会各界给予强烈谴责,而一些所谓的西方“民主”人士却称,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正确的价值选择是基于主体的需要,且对其具有积极意义
B.面对同一行为,不同阶级的人必然会作出相反的价值判断
C.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正当选择
D.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2020-0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高一点,加班少一点;某同学说:幸福就是作业少一点,成绩好一点;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受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影响而不同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2020-0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可成为资源。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某些事物的价值能够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
④事物性质的不稳定性使物质的客观实在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19-12-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宜昌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择考)
5 . 20世纪初,有诗人曾歌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将其誉为“盛开的黑牡丹”,赢得当时读者的喝彩。但这一热情比喻在今天只能招致反对,因为“盛开的黑牡丹”正带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体现了
①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②事物的价值变化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变化
③矛盾的主次方面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9-10-21更新 | 1507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三(5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6 . 农村人家挖地平田废弃的奇形怪状的树根,在民间根雕达人朱继国眼里却都是“宝贝”,他经过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这些原本没有价值的粗糙树根雕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动物、器物等各种根艺品.这蕴含的哲理有(       
①价值判断会受人的知识构成等主观因素的制约
②同一客体与同一主体的价值关系是唯一的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④事物有没有价值与其自身属性关系不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9-09-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7 . 对于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而言,青蒿与其他植物一样,就是小草。而对于屠呦呦而言,青蒿则是她的宝物。从父亲在她出生时吟出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草青青,报之春晖”,到对青蒿素的研究成为她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青蒿对她的一生极为重要。这则材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价值的变化是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②青蒿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
③人们对青蒿的价值判断因人而异
④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 .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一曲《当你老了》让人们在感受浓浓亲情爱意的同时,也开始反思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价值,开始了对时间和生命的哲学思考。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②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③社会生活本质上源自人们对内心的追问与对生活的反思
④寻找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07-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四单元 学科素养和高考模拟训练卷
9 .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人工智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关于人机关系、AI伦理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引发了社会上的一些担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这要求我们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中应该
①尊重规律,不应该改变已有现状
②做好价值判断,有所为有所不为
③适可而止,回避人工智能的弊端
④统筹兼顾,妥善的处理人机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4-26更新 | 462次组卷 | 5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文综政治试题
10-11高一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10 .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后中国出现了抢盐风波。有人说: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是因为(       
①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起决定性作用
②“恐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③在特定环境下无知的恐慌会对问题的合理解决起巨大的阻碍作用
④价值判断对人类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19-04-02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