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内蒙古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02 21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
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2017-11-12更新 | 5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东汉末年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2020-06-19更新 | 445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古代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B.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2020-03-04更新 | 304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清初洪异的《长生殿》,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婚姻纠葛。但它不同于一般人视杨贵妃为“祸水”,也不局限于表达改朝换代的“黍离之悲”,而是在揭示杨、李“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同时,对杨玉环追求爱情的专一给予深切同情。这说明
A.追求婚姻自由成为民众共识B.文学写作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C.批判封建礼教成为大势所趋D.教化百姓是戏曲的主要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纽约时报》发表专题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首先体现在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附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  )
A.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B.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C.维护了官方正统意识形态D.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2021-10-24更新 | 542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2020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对劝他离开的人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对谭嗣同的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他一语道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
B.虽精神可嘉,但其历史行为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反映了他对光绪皇帝的“忠君思想”,不值得提倡
D.体现了他愿为改革牺牲的精神,但未认识到中国改革不成功的真正原因
2019-03-27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A.具有种族革命的倾向B.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
C.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D.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还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完成了社会转型
B.实现了改朝换代
C.催生了社会新现象
D.颠覆了封建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批评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1916年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社会时局出现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五四前后,在一些青年人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于是他们纷纷提出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这些方案
A.体现了新青年重塑社会的要求B.反映了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C.开启了青年人思想解放的闸门D.消除了传统伦理观念对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据统计,1938年-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举办了四届大型工农业生产展览会,每届都要评定展品等级并给予奖励,一般还要邀请有经验的人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边区政府这种做法
A.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政权B.有利于缓和边区的阶级矛盾
C.开创了中国博览文化先河D.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国共两党都在敌后致力于建设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3左右,基本上都丧失了,近百万敌后游击武装,到1945年也差不多损失殆尽;相反,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展到十余省,敌后武装力量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近百万之众。导致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根据地不同结局的原因可能是
A.国民党坚持正面战场抗战为主
B.共产党坚持抗日统一战线
C.汪精卫背叛国民政府,导致国民党敌后抗日力量损亡
D.两党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不同政策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市场机制与过高的经济增长指标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生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了
A.全面急进的社会主义改造
B.大量引进苏联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
C.颁布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2019-04-27更新 | 2114次组卷 | 43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规定
A.反映出我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B.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D.维护人民公社经营自主权
2019-10-07更新 | 612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4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20世纪8O年代以来,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恢复
D.导致形成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2019-03-04更新 | 615次组卷 | 19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信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  )
A.计划退场 确立市场体制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
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的出生率逐渐减低,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罗马制订了朱里亚婚姻法,规定成年男子女子必须在规定年龄结婚,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说明罗马法
A.凸显国家利益至上B.特别重视私法建设
C.内容丰富、体系完备D.剥夺公民人身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人们曾想过无数的宗教活动,希望通过忏悔和祈祷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这都无济于事。这可以用来佐证
A.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B.文艺复兴兴起得益于天主教会的日趋衰落
C.宗教改革是欧洲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D.启蒙运动发生主要催化剂是瘟疫广泛传播
2020-05-04更新 | 34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4月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盛行,世界市场得到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政治危机
2017-10-12更新 | 59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以柏林、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纽伦堡为中心,形成了四大铁路交通网。当时德意志的“铁路热”
A.促进了德意志的城市化进程B.巩固了德国的统一
C.扩大了电力工业的运用范围D.形成了垄断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莫里斯轻蔑地反问道:“这种人(少有财产的普通人)能成为自由的可靠而忠实的守卫吗?”华盛顿说:“没有强有力的干涉,人们将不会接受和实施处于为他们自身利益着想的措施。”上述言论表明
A.加强中央的权力是社会的共识B.-些代表抵制宪法中的联邦制原则
C.制宪者对民主的担忧和不信任D.平衡利益是制宪者首要考虑的目标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材料二   1949年6月,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市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以上海市斗争最为激烈。人民政府断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商店也积极配合,拒收银元。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相应行动,严厉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至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5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由陈云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统一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了市场。

——摘编自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0年中国币制调整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6. 1840﹣1900年间,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虽不免于杂乱矛盾,却足以反映中国思想界的理性、智力精神与愿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
2020-12-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7.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依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1933年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省、县三级设立国民经济部,并召开两次经济建设大会,号召各级部门有序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各级苏区政府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组织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种粮合作社,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除国营企业外,苏区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大力发展合作社企业。各苏区还废除高利贷剥削,建立了工农银行,为各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展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法】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

材料二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德化而柔远夷”,“民胞物与,泛爱万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郑和在海外诸国“施恩布德”,“华夷同视”。重情义,轻利益,“乐群贵和”的儒家文化影响着郑和的整个航行生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对稳定该地区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明清两朝为核心的周边国家“汉文化圈”的形成做出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儒家文化铸造了郑和,而郑和却用儒家文化谱写了另外一种世界文明。

——人民网《郑和下西洋:儒家式海洋战略典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海洋意识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郑和海洋观念和实践的历史意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政治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5
经济史(旧)
6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儒家单题
20.65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单题
30.65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单题
40.65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单题
50.65明清小说  小说与戏曲 单题
60.65《南京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70.4《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单题
80.65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90.65新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单题
100.65辛亥革命的评价单题
110.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单题
120.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单题
130.65全民族英勇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140.65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单题
15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单题
160.4万隆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170.6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180.65文艺的春天单题
190.6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200.65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210.65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220.65经济危机的发生单题
23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24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国民经济恢复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人民政权的巩固  恢复国民经济
270.4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280.4其他人物
三、论述题
260.4“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康梁维新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