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期中 2020-12-14 2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鱼虾而友麋鹿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20-12-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之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8.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9.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人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10.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念奴娇》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公憨厚痴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末,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达到8.13亿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8.52%。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多问题,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管理难度加大、城市资源短缺等。为解决此前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条块割裂、信息共享困难等诸多问题,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它不仅基于某一种技术,而是包括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城市更好运转,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新型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在政务、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领域。它的“新”表现在:


(摘自《中商情报网》2018年9月文章《什么叫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特点有哪些?》)

材料二: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数据驱动架构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脑”要提升计算效率,必须加快高性能计算机、面向云和大数据的网络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设备的部署应用,并且让计算更经济,降低单位计算能力的能耗成本,发展绿色计算,还要让计算更加智能,大力发展认知计算、泛在计算、感知计算、可穿戴计算、边缘计算、安全计算等并推动其在城市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新型智慧城市”中智慧公共平台是将系统高效耦合的必备环节,它把城市中的所有要素以及水、能源、交通、应急、建筑环境等独立系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连接起来,依托技术分析、分享、优化配置,实现高效协调、协作,进而获得对于城市更深刻的洞察能力,以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它能够将城市各系统模块化,以高内聚、低耦合的方式统筹整合,在统一平台下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新型智慧城市存在数据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很好地依靠法律和制度、技术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那么大数据就是一场灾难。信息化设备、网络、芯片、操作系统本身也存在可控性风险。因为我国以芯片、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传统信息产业成长在他人的基础上,处处受制于人,因此,自主式的研发应用是极为必要的。

(摘自《中国建设报》2019年1月文章《新型智慧城市的能力建设》)

材料三:

随着经济发展和域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地缘政治、宗教、战争问题的加剧,全球各地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明显加剧态势。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65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高达6%。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智慧安防系统强调的重点是对城市的更为智能的感知,它主要依托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各种有线、无线网络,整合城市各类视频数据,建设一个庞大的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平台,然后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城市视频进行存储与分析,实现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实时感知和快速响应以及事后的快速调查分析。

目前,国内智慧安防典型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承担数据采集任务,国内领先企业基本都具备提供高清视频监控体系的能力。传输层主要通过通信专网、无线技术完成数据传输任务。平台层主要完成的是数据交换、分析和处理工作。应用层则是通过后台数据的支撑,提供监控检查、应急救援、日常监控预警等服务,变以前的被动式安防管理为主动管理。

(摘自中商情报网2019年2月文章《2018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应用领域分析》之《智慧安防:国内进入公共安全事件高发期,视频监控等安防系统需求旺盛》)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较多的困难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了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B.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和设施两方面,特别是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
C.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计算设备组成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大脑”,具有单位计算能力能耗成本低、计算能力多样的优点。
D.智慧安防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积极预防、实时感知和快速调查分析。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逐步走向融合,新型智慧城市在资源、技术、设施、服务、模式方面均有创新。
B.智慧公共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对城市各个独立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优化配置,实现高效耦合,极大地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C.我国新型智慧城市中所使用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主要为国外生产,因此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泄露。
D.视频监视系统所采集的数据,也需要通过专线、无线技术传输给智慧公共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层才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14.怎样才能建设好“新型智慧城市”?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分析概括。
2020-12-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声音的世界里

王蒙

我至今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听到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这一生的第一节音乐课。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解无存,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子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也罢,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一个所谓强者,一个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可能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成功人士”,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我喜欢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雯》,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委婉,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作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河南坠子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有来到去地白话。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

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执著、富有理想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苏联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不管苏联的历史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它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乐毕竟不是公文,当公文失效了的时候,音乐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和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这样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

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进入声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魅力。周璇、邓丽君,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芭拉,德国的尼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方。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去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我相信,我会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竟第一次让“我”对声音有了情感体验。这样开头自然引起下文 “我”对声音诸多的认识和感悟。
B.“我”对声音形象的感受非常细腻,不管是小雨、还是中雨、还是大雨,“我”都能感受到雨声所体现的不同风格。
C.作者用欣赏与赞美的笔触,描绘了对音乐的细致多样的感受,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众多形容词的精当使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D.本民族的、西洋的,现代的、古典的,高雅的、通俗的,在诸多的对比中,传达了作者对于通俗音乐创作的喜爱以及未能从业的遗憾。
16.作者为什么说艺术属于弱者又属于强者?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17.文章题目如果改成《在音乐的世界里》,是否合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画是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本土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帛画。所谓帛画,是以丝织品为        ,用各种颜色绘制出的物象画。它与一般丝织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花纹是织造或印染而成的,多为重复出现的相似图案。尽管丝织品花纹也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它是一种工艺美术,与帛画的       不同。已经迄今发现的战国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护,多数只能观其片段。长沙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数设在内棺棺盖上的长度皆超过两米的彩色帛画状态完好,十分____。(     ),以表达墓主人升仙进入天国的愿望。观此帛画,那神秘诡谲的艺术氛围、灵动飘逸的艺术手法给人以无限遐想,仿佛让我们回到了楚汉辞赋所描写的那个     的神话世界,遨游于楚汉浪漫的艺术殿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媒介   原创性   秀美   五彩缤纷B.载体   原创性   精美   光怪陆离
C.载体   原生态   精美   五彩缤纷D.媒介   原生态   秀美   光怪陆离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容大致相似的两幅帛画,描绘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
B.帛画一共两幅,内容大致相似,描绘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
C.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被两幅帛画描绘,内容大致相似
D.两幅帛画内容大致相似,描绘天上、人间、地府诸情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迄今战国两汉时期已经发现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护,只能观其多数片段。
B.战国两汉时期迄今已经发现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管,多数只能观其片段。
C.迄今已经发现的战国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存,多数只能观其片段。
D.已经迄今发现的战国两汉时期的帛画有二十多幅,但材料为有机物,因而难以保藏,多数只能观其片段。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年前,妻心血来潮换了家常用的竹筷子,改用银光闪闪的不锈钢筷子。不因夹菜的滑溜、碰碗的当当声我嫌弃,我实在难以适应生活中无竹。生活中很多关于竹子的似乎都廉价了,用不上了。可是我心中有多少不舍。因为我知道沙发没有竹椅清凉,席梦思没有竹榻能让人更有一副好身板。在我的数次抵制下,妻换回了竹筷,她说:“还是竹筷实在。”那时,不知不觉我对竹也有了偏爱。

是啊!竹没有树的高大伟岸,(          ),(          )。可我却偏爱,偏爱它挺拔清秀,偏爱它经春雨、夏日、秋霜、冬雪四季不改色——苍翠浓绿,管它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竹不能像树,孤单一棵还玉树临风。竹总是成丛成簇成片成林成海地生长。我喜欢它的生长,在土里在地下悄无声息盘旋蜿蜒一节一节地曲折孕育新生,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一节一节拔节向上,毫不含糊清脆嘎巴笔直向上——天天向上,管它风吹雨打,艳阳高照!

在城里,在闹市我也常看到竹子,不过是成片的搭建得很高的脚手架,青黄相接,楼多高它多高,四平八稳,游走在上面的是我的兄弟姐妹;成丛成簇的都是景观绿化,它们装扮着公园、广场,美化着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一道朴素无华的亮丽风景线!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四季不改色——苍翠浓绿”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C.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
D.“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
22.“它们分布在公园、广场、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语义上看与原文画波浪线处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3.请根据前后文内容,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括号处将这段话补充完整,使句子语意连贯通畅。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4.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生活生产相结合,②在提高青少年勤俭精神方面取得明显成效。③但也要看到,当代青少年普遍出生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时代,④容易形成大手大脚的习惯、滋生攀比享乐的心理,勤俭精神有所缺失。⑤厉行勤俭必须在青少年抓起。⑥针对青少年普遍缺乏对艰苦生活的感受、缺少节约观念,⑦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勤俭精神的培育和践行融入进劳动教育中,⑧营造崇尚勤俭的文化氛围,⑨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⑩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5. 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2018-06-09更新 | 5260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III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6.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日落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吃透材料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结合自身经历或人生体验,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0-1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语言文字运用
4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作家作品
2
阅读与鉴赏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文阅读
1-30.65苏轼(1037-1101)  《赤壁赋》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4-80.65《宋史》  文言文翻译  概括中心意思  史传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9-100.65辛弃疾(1140-1207)  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12-14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15-170.65王蒙(1934-)  其他散文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230.65句式仿写  标点符号语言表达
240.6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250.85流程图/结构图语言表达
六、作文
260.4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