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2-07-15 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选修(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诺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
2017-11-16更新 | 8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运动的推动B.宗法观念的增强
C.民族交融的加强D.百家争鸣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割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
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
2019-06-01更新 | 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春秋战国时,有儒者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A.无为而治B.礼法并用C.以民为本D.教化民众
2023-02-10更新 | 2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墨子最初乃孔门之徒,写有《亲士》《修身》《所染》诸篇。但墨子的《兼爱》《尚贤》直刺儒家的“亲亲”与贵族政治,《非乐》《节用》《节葬》直刺儒家的礼乐文化与厚葬靡费的传统,《天志》《明鬼》反对儒家的道德政治与敬鬼神而远之的观念。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解放B.士人提出自己的阶级诉求
C.儒家和墨家彼此相互交融D.贵族政治已开始走向衰落
2021-06-08更新 | 1163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采取发展小农经济、改革用人制度,按照军功或才能而不是按血缘授官授爵,加强君主权威等措施。这些变法共同面临的时代背景是
A.新兴地主阶级掌握政权B.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C.周王室中央集权的加强D.儒家思想受到广泛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021-07-19更新 | 830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并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该称号主要反映了
A.皇帝尊号的独特性B.皇权地位的至上性
C.皇位世袭的合法性D.君主专制的唯一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有学者指出,从思想专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阶级属性来看,秦王朝的这一举措是有一定的政治合理性的。但是,秦朝思想专制在强调其政治性的同时,却忽视了非意识形态性,即思想性和教育性。材料意在表明秦朝思想专制
A.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契合了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
C.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D.忽视了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下图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据图可知,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制度已经成熟B.地方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C.地方机构建设分权明显D.彻底消除封建割据隐患
2021-05-26更新 | 541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适应训练(月考卷九)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春秋公羊传》流行的时间大约是在汉景帝时期,其开篇第一句话为“王正月”,《公羊传》考证说,这里的“王”指的是周朝当年的开国君主周文王,表明正月的规定是周文王当年制定的。这反映出
A.汉代集权政治的发展要求B.汉代儒学复兴的艰难
C.崇古已成汉代主流意识D.黄老之术主导地位的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2020-11-21更新 | 637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019-12-27更新 | 1307次组卷 | 8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尚书台和三公分权制衡B.外朝已沦为内侍机构
C.宦官集团干政愈演愈烈D.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两汉时期,史学思想得到丰富发展。汉初史家掀起了一股“过秦”思潮,反思秦灭亡的教训;西汉中期以后,许多史家表现出强烈的“宜汉”意识,讴颂两汉政治治理的成就,这些思想
A.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反映了当时社会真实情况
C.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D.旨在反思秦朝灭亡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东晋初期,为了仰仗随司马氏南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视世家大族,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2021-11-03更新 | 893次组卷 | 8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广西百校2019届高三毕业班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