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82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历史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一般采取通史体例或专题史体例。通史体例指的是按时间顺序对史实进行编排,例如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而专题史是指将存在内在联系、能反映出某种历史现象、历史线索或历史规律的内容进行集中编撰的体例,例如选择性必修1、2、3。以下是选择性必修1的目录节选,请仿照专题史的编写思路,从《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目录节选中选取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构建一个主题,并阐述其内在联系。(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历史事件,主题明确,内在联系的阐述要基于史实)

选必一目录节选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节选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论述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5课

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9课

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目录中的两处空缺进行补充,并说明理由。(所补充的内容及理由须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
2021-08-1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鸡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
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成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辛或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北详军间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中一个单元,自拟合适的学习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2023-10-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论从史出,逻辑清晰,时空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
(2007年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0课 鸦片战争
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3课 辛亥革命
课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6课 抗日战争
17课 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吕录(节选)
(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 辛亥革命
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2022-05-29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我国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现代以来中美苏经济建设方面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8课罗斯福新政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从“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

            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目录主题内容,以时序为基本标准修改并说明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2-03-1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卷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修改建议类(四)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

单元

主要章节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   两次鸦片 战争
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华的加剧
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课   辛亥革命
20课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1课   五四运动与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
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 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 日战争的胜利
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材料中找出一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主线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材料二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 强侵略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


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 建立
19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注】每课课题之下所列,为本课子目内容。

——据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中一个单元,自拟合适的学习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成文;阐释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2023-04-21更新 | 59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

材料   在人类历史发展成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包含着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各地区间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成为整体的过程。纵横两方面发展的共同基础和最终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

——摘编自《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

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目录(部分)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5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请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目录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 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 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3 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4 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5 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6 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7 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8 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9 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 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1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2 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3 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5 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6 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7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8 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9 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 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1 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22 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23 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活动课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附录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条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概括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01-0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38月第5次印刷

材料二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28月第4次印刷

(1)依据材料一,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要求:历史时期名称明确,反映阶段特征:标出各时期起止时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版次的教科书在表述上其中的一个变化并分析变化的逻辑。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