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材料一:   

1)依据图1,回答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
图2所示漫画是2008年我市高考文一道选择题所创设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2)图中“鸟”代表什么?他以何种身份参加1919年的会议?为什么说“希望注定无情破灭”?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战后出现的国际组织、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2016-11-18更新 | 7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天津市杨柳青一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卷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国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100周年节点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响,而列宁为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100周年明确表达立场。

——2017年6月《环球时报》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列宁《论粮食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摇球的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结果怎么样?

材料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是指什么事件?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二   30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26.8倍……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成功举办18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2)据材料二,归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所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优势。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如何处理外来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代中国的重大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维新派也讲“中体西用”,但他们所说的“中体”,显然不包括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包括封建的纲常名教,他们强调“中西并重”、“体用并举”,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就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20世纪初年,梁启超就中外文化提出:“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严复也指出:“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而后得之。”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晚清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要说明维新思想对“中体西用”的宗旨的冲击。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一一《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共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一《资治通鉴》198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一一《中国通史编》
材料五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一一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失国之本、农业之本?
(3)材料三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根据材料五,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材料二   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

——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总论(近代部分)

材料三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扬州)有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五十四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材料三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1-11-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编收书 3500 多种、7.9 万多,总量达 9.9 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1751 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 160 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19-08-10更新 | 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