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据《健康报》报道,我国中学生营养不良率达24%,校园内外随处可见一些营养过剩的“小胖”。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进行分类,并形象地设计成下图的“平衡膳食宝塔”,提倡中小学生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人每天摄入量最多的是___食物。
(2)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容易使人变胖,我们摄入的脂肪最终被分解为______后才能被细胞吸收。
(3)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食用图中序号②和序号___所示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
(4)一般作为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来自图中序号___所示的食物。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的能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表:
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
质量(g)20202020
水(mL)505050
水温上升(℃)2.21.431.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
(2)实验中,①应为___,体现了探究性实验的___原则。
(3)根据实验数据表格分析,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___,实际所含能量一般会___(填“小于”或“大于”)测定的热量值。
(4)表中温度上升值是测定重复了3次后取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科学家开展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回答问题:

(1)据图1可知,被捕食率更高的是______型蝗虫。
(2)科学家检测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a、b、c、d四种物质的量如图2所示。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物质[____]。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
(3)综合两图的研究结果,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很低的原因可能是:群居型蝗虫______具有防御大山雀捕食的作用。
(4)为探究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按照下表选取两种类型蝗虫与饥饿处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实验装置中,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蝗虫

散居型蝗虫

群居型蝗虫

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蝗虫数量

50只

50只

50只

50只

饥饿处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第一组实验中“?”处选取的是______(填字母)蝗虫。
A.涂抹苯乙腈的散居型             B.去除苯乙腈的散居型
C.涂抹苯乙腈的群居型             D.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
②能验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八年级初中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运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观察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1是小肠内表面示意图,[①]_________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蛋白质、淀粉分别被消化成____、葡萄糖,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
(2)图2是肺泡结构示意图,肺泡中的氧气只需通过____层细胞即可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_________结合。
(3)图3是心脏结构示意图,③是_________血液由[____]进入主动脉,通过________途径(选填:体循环/肺循环)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5 . 在“研究番茄茎色的遗传”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选择紫茎番茄和绿茎番茄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问题。([       ]内填序号)

(1)通过I过程,图中的[①]______发育成果实中的[       ]______
(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由一对基因R、r控制,兴趣小组进行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一:A来自紫茎番茄,B来自绿茎番茄,子代中紫茎与绿茎植株的数量比为1∶1;
实验二:A、B均来自紫茎番茄,子代中紫茎与绿茎植株的数量比为3∶1。
据此推断:番茄茎的颜色中,______为显性性状;实验一子代个体中,紫茎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实验二子代的紫茎个体中,不含r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为了确定实验二子代某株紫茎番茄的基因组成,兴趣小组拟选用绿茎番茄与其杂交。请分析此设计的原理:______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清明时节果果同学开展了种植玉米的实践活动([   ]内填图中序号或字母)。

选种
(1)玉米种子中能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是[___],因此在播种时应选择___种子。
播种
(2)选择在清明时节播种,主要是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___
田间管理
(3)定期浇水、施肥、松土。玉米幼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图2中的[___]。
(4)为弥补图3玉米果穗上的缺粒现象,可将收集好的花粉涂在雌蕊的___上。
(5)玉米种子中含有约70%~75%的淀粉,从淀粉合成和运输的角度,说明玉米种子中淀粉的来源:___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7 . 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表中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处理方式
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放置于35C°无氧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用字母表示),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
(2)据图1可知,48h后乳酸产量最高的发酵方法是:___(用字母表示),说明理由:___
(3)分析结果可知,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有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将等量的原有菌株和这三种突变菌株分别加入四组等量的淀粉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4)据图2可知,不同菌株分解淀粉能力差异较大,若将以上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较好的菌株是___
(5)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属于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8 . 下图为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概念图,小写字母代表人体器官,大写字母代表心脏的有关结构,序号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a和g代表的器官分别是___,小肠中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有___
(2)结构B收缩时,血液从B泵入主动脉,此时心脏中___处于关闭状态。
(3)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___(填字母)。
(4)组成i的基本单位中,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是___
(5)人体排泄的途径有___(填序号)。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9 . 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物质在消化道某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口腔中,甲可能是膳食纤维,乙可能是淀粉
B.在胃中,甲可能是淀粉,乙可能是蛋白质
C.在小肠中,甲可能是膳食纤维,乙可能是脂肪
D.在大肠中,甲可能是葡萄糖,乙可能是氨基酸
7日内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10 . 水稻属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鸭有旺盛的杂食性却不喜食禾本科植株,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共赢,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知,该稻田生态系统有___条食物链,其中青蛙与昆虫之间的是___关系。
(2)该稻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
(3)鸭产生的粪便,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提高土壤肥力,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___
(4)甲烷菌在无氧环境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甲烷,稻田是甲烷最大的排放源。研究表明,稻田鸭的觅食和游动,会增加水中的___含量,从而抑制了甲烷菌的活性,减少了甲烷的排放。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