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2 .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①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上述四句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第四句古诗中如果将“小荷”划分为植物,“蜻蜓”划分为动物,那么其分类依据是
A.按照生活环境B.按照形态结构C.按照用途D.按照观赏角度
3.第二句古诗中说明影响桃花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土壤D.光照
2020-01-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近日《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发布,要求2021年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放入红色垃圾桶,集中处理。但是生活中乱扔过期药品的现象很普遍,为了研究废药品对周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溶液。取四个烧杯,分别加入80ml、60ml、40ml、20ml的蒸馏水,再分别加入等量一小包过期感冒灵颗粒,充分搅拌溶解,得到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
②选取20粒相同且饱满的绿豆种子,均分并平铺放入编号为1~5组的相同培养皿中。
③向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向2、3、4、5号培养皿中加入_____的A、B、C、D四种浓度的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将5个组同时放置于25℃环境恒温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将各培养皿中的液体倒净,并重复步骤③,以确保液体浓度基本不变。
⑤7天后,统计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如下表所示。
组别12345
种子发芽率90%60%50%30%10%
(1)兴趣小组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1号培养皿加入适量清水起__________作用。
(2)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填___________(“等量”或“不等量”)。
(3)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过期感冒灵颗粒溶液浓度越高对绿豆种子萌发的___________作用越强。
(4)每组选用20粒而不是1粒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实验。
(5)该实验对你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2021-10-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生物,它的食性很特别,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下面是某生物小组对于蚯蚓的研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蚯蚓属于动物,分类依据是_________;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类,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
(2)探究实验一:蚯蚓是否喜欢湿润的土壤呢?王晓同学将20条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之间,每隔2分钟记录干土和湿土中的蚯蚓数量,其统计结果如下表:

统计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湿土中蚯蚓(条)

4

5

7

9

10

12

16

18

19

20

干土中蚯蚓(条)

4

4

3

3

2

2

1

1

0

0


①该实验可以证明蚯蚓适宜生活在_______的土壤环境中。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②还有六位同学和王晓做了同样的实验,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可信,应该对这六组实验结果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
(3)探究实验二:蚯蚓对环境是否有影响?生物小组按照课本P22进行了探究,装置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只烧杯中都先铺一层湿土,再铺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再铺一层湿土,每铺一层后都要整平、压实,并在烧杯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分别投入菜叶,甲中放蚯蚓,乙中不放蚯蚓,烧杯杯口盖上玻璃板并留有一定空隙,在黑暗处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①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铺土时,铺放土壤要一层湿土一层干土间隔放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6 . 蚯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生物,它的食性很特别,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下面是某生物小组对于蚯蚓的探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蚯蚓属于动物,分类依据是________;按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类,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______配合使身体蠕动。
(3)实验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②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③制定计划: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
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分钟里蠕动的距离。
如此进行4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
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④实施计划:
在观察过程中,你如何保证蚯蚓能正常呼吸?__________
⑤如果结果是糙纸上的距离大于玻璃板上的距离,得出的结论是:_____
⑥实验完毕后,我们应将蚯蚓________
2021-11-0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蚜虫一般群集在植物嫩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萎缩、变黄,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而食蚜瘿蚊被称为“灭蚜专业户”,能吃60多种蚜虫,在食蚜瘿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家为研究温度对食蚜瘿蚊捕食能力及功能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食蚜瘿蚊卵120粒均分成四组,同时准备若干玉米蚜用于饲喂食蚜瘿蚊。
②设定18℃、22℃、26℃、30℃4个恒温处理,湿度65%,光照13L︰11D。
③每个处理放置食蚜瘿蚊卵30粒,每天定时观察一次,记录其每天的发育进度、死亡率等,记录为下表。

不同温度下食蚜瘿蚊发育历期及存活率

温度

卵孵化率(%)

卵期(天)

幼虫期(天)

化蛹率(%)

18

86.67

4

6.31

65.38

22

100

2

3.77

80.00

26

100

2

3.00

96.67

30

100

2

2.87

76.67


④卵孵化前一天开始每天给与足量的玉米蚜,统计其每天的捕食量,并计算平均总捕食量得到图2。

(1)食蚜瘿蚊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界、_______门、昆虫纲、双翅_______
(2)蚜虫与植物的关系是______,蚜虫与食蚜瘿蚊的关系是_______
(3)科研人员每个处理放置食蚜瘿蚊卵30粒,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4)实验中均在湿度 65%,光照 13L:11D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处理是为了控制_________
(5)表格的数据数据表明:温度对食蚜瘿蚊的________________等均有影响。
(6)根据图2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18℃~30℃)内, __________
(7)某种植基地计划投放食蚜瘿蚊消灭大棚作物上的蚜虫,请你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2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8 . 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节约使用资源。近几年,我国城乡公共绿地建设发展迅速,但枯枝落叶等垃圾也不断增多。为了使这类垃圾物尽其用,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实验时取10片杨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___
(4)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它和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______。细菌和真菌常常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______
(6)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下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垃圾箱里。
2020-10-2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生物试题
9 . 在牛屁股上画一只眼睛,真的能避免被狮子攻击。狮子、豹、老虎等猫科动物在狩猎时,通常先在猎物后方潜伏,等待发起进攻的时机。因此一些人认为,如果猎物脑后也有眼睛图案,那么这些大猫就会误以为猎物时刻在盯着自己,自然没有"偷袭"的意义了。为此,在印度等地的森林中,一些当地农民会在脑后戴上人脸面具,从而防止被老虎背后偷袭。这种预防措施真的有效吗?面具能否骗过老虎还没有得到研究证实,但一项发表于《通讯——生物学》的最新研究率先证明了,在牛的屁股上画眼睛,真的可以降低它们被狮子攻击的风险。这个结果说明了两件事∶首先,画眼睛似乎的确起到了迷惑狮子的作用,因此人们最初的猜想是正确的;其次,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即使是随意画了个"×",也要强过什么都不涂。一些蝴蝶、鱼、两栖动物都演化出了能迷惑捕食者的眼斑图案,而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这个结论对于哺乳动物同样成立。

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发现问题∶在印度等地的森林中,一些当地农民会在脑后戴上人脸面具,从而防止被老虎背后偷袭。
(2)提出问题∶在牛的屁股上画眼睛,可以减少狮子、豹、老虎等猫科动物的袭击吗?
(3)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一支由澳大利亚和博茨瓦纳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4年,在博茨瓦纳对14个牛群共2061头牛进行了研究。在每一组实验中,他们将牛群中的牛分为3组,观察这些牛,在随后24天内,会不会被狮子捕杀。
(4)实验结果∶结果对比非常明显∶
处理方式实验头数死亡头数
A.臂部画上眼睛图案6830
B.在臂部画一个叉号5434
C.不做处理83515

(5)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狮子、豹、老虎在生物分类学上,同属于________界、__________门、______________纲、食肉目、_____________科动物。
(8)一些蝴蝶、鱼、两栖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都演化出了能迷惑捕食者的_____________
10 . 请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小龙虾外形如图甲所示,由此判断,它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动物,判断依据是其体表有外骨,身体和_____________都分节。
(2)网上传言小龙虾爱吃腐烂的食物,针对这个传言,某中学“未来生物学家”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
①提出问题:小龙虾爱吃腐烂的食物吗?
②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实验并实施:如图乙所示,用透明的玻璃管设置一个Y形的迷宫,在A侧放置新鲜鱼块,B侧放置腐烂鱼块。将小龙虾放在Y形迷宫的底端,观察小龙虾的取食情况并记录。
④实验现象:经过近百次观察,发现小龙虾有99%的概率会爬向A侧取食新鲜鱼块。
⑤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置A、B两侧的作用是形成_________,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4)该实验选取的小龙虾数目不能太少,因为那样会增大实验的_____________,导致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设置_____________(填一组或多组)实验。
上述研究小龙虾取食行为的方法属于研究动物行为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