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科普文,回答问题。
在科研界,有一种全新的“人体细胞机器人”正在悄然崛起。
2020年,科学家们将从非洲爪蛙中提取的心脏细胞与皮肤细胞“缝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细胞机器人”。与靠电力驱动的机器人不同,而是由活细胞构成。细胞上的细小纤毛来回移动,使其能够爬行和游动。
但是,人类对两栖动物细胞来源的“细胞机器人”会产生免疫排斥。能否创造出人体来源的细胞机器人呢?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具有摆动纤毛的人类气管内壁细胞,这些细胞比较容易获得
2023年,科研人员采用捐赠的气管细胞,创造出了第一个“人体细胞机器人”。在显微镜下,帮助它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其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
每一个“人体细胞机器人”都是从单个细胞中生长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拥有不同的形状或者尺寸,有的被纤毛不规则地覆盖。科研人员将“人体细胞机器人”放在受损的神经组织表层,三天后,研究人员坦言目前暂不清楚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人体细胞机器人”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几个星期。任务完成后,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人体重新吸收。
“人体细胞机器人”的遗传物质与细胞捐赠者完全相同,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排斥反应,更有助于个性化医疗的实现。该技术的横空出世,在神经修复、癌症治疗和清除血管中的斑块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
   
(1)人体气管内壁(图2)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多种细胞是通过____形成的。图2中____能够“摇动”气管内的黏液将细菌和灰尘通过气管排出,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种细胞创造出第一个“人体细胞机器人”。
(2)在显微镜下,人们发现这些“人体细胞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依据文中资料,其中可能的原因是____
(3)结合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目前暂不清楚“细胞机器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生物学原理。
B.科学家可以利用电脑对“人体细胞机器人”进行操控,完成复杂手术。
C.“人体细胞机器人”来自患者自身细胞,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未来,利用“人体细胞机器人”消灭恶性肿瘤细胞也许会成为现实。
2024-04-03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沙氏变色蜥(如图1)是一种小型蜥蜴,分布在某群 岛内的不同小岛上。科研人员对其生活习性展开持续的研究。

(1)科研人员选择了 6个小岛引入了较大的肉食性蜥蜴作为天敌;选取另外没有天敌的6个岛屿作为对照岛屿。这些小岛需要在__________等方面相似或接近。
(2)实验开始后的第6个月,研究人员登上各个小岛,统计不同高度沙氏变色蜥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2。由图可知,沙氏变色蜥在地面和不同植株高度均有分布;与对照岛 屿相比,实验岛屿的沙氏变色蜥在地面上分布所占比例__________,且在 __________高度以上所占比例增加。
(3)沙氏变色蜥后肢长度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天敌引入之______(填“前”或“后”)出现的。
(4)另有统计发现:实验岛屿上树栖个体的后肢平均长度大于对照岛屿的树栖个体。由于后肢长度与弹跳、爬行能力成正比,可以初步推测实验岛屿树栖个体比例增多且后肢平均长度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024-03-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胡麻是五大油料作物之一,因其耐寒、耐旱和耐贫瘠,在我国西北广泛种植。
(1)胡麻通过根尖____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该区的细胞液浓度。
(2)生产中发现在同一块土地上多年连续种植胡麻(简称连作),会影响后续胡麻的产量。为提高产量,科研人员设置了胡麻连作2年(A组)(B组)和胡麻﹣小麦轮作(C组)的3种种植模式进行科学研究。
①试验第二年,在收获后分别采集A、B和C三组根系土壤,测定土壤中主要无机盐含量(表)(图)。
土壤中主要无机盐含量

无机盐含量(g/kg土壤)

A组

B组

C组

1.16

1.13

1.11

1.53

1.46

1.42

24.70

23.90

23.70

由表可知,3种种植模式中____组的胡麻获得钾元素更多,说明该模式能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
②钾元素能促进叶绿素合成。根据下图结果,____组产量更高,更具优势,请分析其原因____
   
2024-03-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芒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热带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是非常重要的。
(1)芒果果实营养丰富,其中的有机物在叶片中合成,由茎中的______运输至果实。
(2)果实存放不当时,细胞内有机物不断分解会造成果实营养成分损失。目前常用的保鲜方式有两种:用果蜡涂膜、熏蒸乙烯抑制剂。为探究这两种方式对芒果的保鲜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果实成熟过程中会自然产生乙烯,根据图甲可知:随着芒果贮藏天数的增加,乙烯浓度______;另有研究表明,在这一阶段内,随乙烯浓度升高,细胞呼吸作用增强,这对果实保鲜是______(填“有利”或“不利”)的。
②由图乙可知,相同贮藏天数时,与对照组相比,这三种保鲜方式对呼吸强度均有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______方式的保鲜效果最好。
(3)用果蜡涂膜能够阻断气体进出水果并减少水分流失。生活中也有一些保鲜水果的做法与涂膜的原理一致,请试举一例:__________
2023-07-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箭竹属于浅根系植物,生命活动易受土壤环境变化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干旱条件对箭竹根系生长状况影响的实验。
   
(1)选择高度、长势______的箭竹120株移栽到花盆中,平均分成4组。
(2)据图1,实验通过测定______来反映不同条件对箭竹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比较图1中A组和C组的结果可知______。实验还可说明施加磷元素有利于箭竹根系的生长,依据是______
(3)为了验证磷元素是否可以缓解干旱对箭竹的影响,D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
(4)研究发现,丙二醛增加会损坏线粒体的结构。科研人员测定了C、D组箭竹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如图2。综合以上信息,说明磷元素可以缓解干旱对箭竹影响的原因______
2023-05-23更新 | 4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朝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果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的糖类。随着技术的进步,果糖可以通过玉米淀粉水解进行工业化生产,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饮料、奶茶、糕点等食品中。
关于食物中的糖类,可能我们更熟悉的是葡萄糖。细胞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离不开葡萄糖。当人体从食物中获得大量葡萄糖时,血糖浓度上升。血糖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引起下丘脑内腹侧的兴奋,产生饱腹感,停止进食活动。这种饱腹感相当于给我们带来一个提示信号。但是研究发现食物中的果糖不会引起这样的反应,果糖比其他糖类更易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喂食高果糖饮食时,小鼠的小肠绒毛结构发生了改变,体内脂肪含量增加。
可见,果糖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什么果糖作为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类,过量摄入却带来不利影响呢?研究人员推测从进化角度来看,在果实成熟的秋季,动物食用大量果糖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营养,以安全的度过冬天。也就是说,果糖本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随意获得,而是在特定的季节才可以享用。但是,现代食物中果糖广泛存在,我们可以随时享用,无形中增加了果糖摄入过量的几率。
世界卫生组织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指出,应限制游离糖(如果糖、葡萄糖等)的摄入。来自添加糖的热量不能超过每天总热量的10%,最好控制在5%以下。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每天水果的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克以内。
希望这些科学研究的结论,能够让大家改变生活方式,适量摄入糖类,健康生活。
(1)______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2)结合文中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蜂蜜等天然食物中
B.果糖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引发饱腹感
C.棕熊在秋季大量食用浆果,有助于囤积脂肪
D.糖尿病人更应该限制每日水果、饮料的摄入
(3)给小鼠饲喂高果糖玉米糖浆4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小肠绒毛形态,结果如图。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②由图可知,饲喂高果糖玉米糖浆组小鼠小肠绒毛发生的结构变化有______________等,从而增大吸收面积,小鼠体重_______
(4)“果糖本身并没有危害,只是要适度摄入。”针对这一观点,请提出一条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措施_______
2022-12-31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巴金先生在《鸟的天堂》里写道:“一棵大树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这就是榕树发达的气生根。

(1)榕树生长在湿热的环境中,可以依靠气生根表面的绒毛吸附空气中的水。成熟气生根的根尖表面是由多层细胞组成的质地坚硬的根被,能够起到_______的作用。
(2)当气生根向下扎入土壤后,就具备了地下根的功能。然而,自然状况下,气生根形成地下根的成活率较低。因此人们采用引根技术,引导气生根成为地下根。为研究影响引根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营养液浓度(mg/kg)
引根成活率(%)
基质类型
350400500
椰渣97.3494.6220.86
椰渣80%+腐殖土20%94.6299.7231.18
椰渣50%+腐殖土50%90.5396.1221.04

①由表可知,采用不同的营养液浓度和_______条件,设置多个引根方案。椰渣是由椰子壳加工生产的一种疏松多孔的材料,可为植物提供_______             
②当营养液浓度为500mg/kg时,引根成活率最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最佳的引根方案是_______
2022-12-3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菜心是我国华南地区特产蔬菜之一,生长周期短,营养丰富(如图1)。为了满足人们对菜心的需求,研究者尝试用大棚覆膜的方法来实现保质增产的目标。

(1)蔬菜植株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有机物与能量,这些有机物与能量是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制造。
(2)查阅资料发现,不同棚膜颜色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内部物质的积累。因此选择厚度相同的白色棚膜(WF)、红色棚膜(RF)和蓝色棚膜(BF)分别覆盖在三个同类大棚上。选择同种种子播种,播种后38天一次性采收,每个测试区域随机选取长势均匀一致的菜心进行各项指标测定。
①实验中,播种间距、播种深度和光照时间等应_______             
②用于指标测定的菜心数量不宜过少,目的是_______             
③对采收样本菜心的几种农艺性状和细胞内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性状WFRFBF
叶长( cm)11.7810.6613.72
叶宽( cm)4.793.015.69
单株地上部鲜重(g)10.447.5413.76
产量(kg/hm2')16024.659098.7121388.95


分析数据可知,_______膜覆盖下叶长、叶宽最大,可以推测出此种条件下叶面积_______。结合图2可知,此种膜覆盖下叶绿素含量_______,利于有机物积累,提高菜心产量。
(3)作为日常蔬菜,菜心的营养价值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除了关注其所含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之外,还可以测定其营养成分中的_______等作为选择覆膜的参考指标。
2022-12-31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沙棘是一种落叶灌木,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干旱贫瘠土壤和轻度盐碱地上也能生长。
(1)沙棘花是单性花,雄花开放时,花粉随风散落在雌花柱头上,经过传粉和____________作用后,雌花结出果实。每颗沙棘果实中仅有一粒种子,由此推测沙棘雌花的子房中只有一枚____________
(2)为了解决盐碱地区沙棘的种植问题,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实验时每组选取50粒沙棘种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将每组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盐溶液中浸种,以蒸馏水为对照,除了水分,沙棘种子萌发还需要的外界条件有__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
③对沙棘种子的萌发率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据图可知,当用浓度为____________的盐溶液处理时,沙棘种子萌发率最高;当盐浓度达60mmol/L后,显著抑制了沙棘种子的萌发。
(3)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钙离子对60mmol/L的氯化钠盐溶液浸种的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2,可以得出钙离子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缓解盐碱土壤对沙棘种子萌发影响;由此给出一条提高盐碱地中沙棘种子发芽率的措施____________
10 . 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结构。大脑皮层损伤,可能会引起多种疾病。研究者对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展开了研究。
(1)大脑皮层是神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由数百亿个_______组成。
(2)阿尔茨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其患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症状之一就是记忆力的减退。为研究灵芝多糖能否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状,研究人员进行实验。

实验中, B组应饲喂___________
组别实验动物处理方法
A健康小鼠 饲喂普通饲料
BAD小鼠饲喂_
CAD小鼠饲喂含灵芝多糖的饲料
如图1所示,水迷宫是用来检测空间记忆的常用实验方法。小鼠在水迷宫装置中游泳疲劳后会寻找到平台暂时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撤去平台,小鼠每次游泳疲劳仍会游到原有平台位置。按行为获得方式来分,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

摄像机记录小鼠的游泳轨迹,据图2可知,AD组小鼠在平台附近出现的次数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由图3可知,三组小鼠中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由多到少依次为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可否将灵芝多糖研发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并说明理由_______
2022-05-21更新 | 5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二模生物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