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每当大家放学回家准备吃东西时,爸爸妈妈都会叫大家先去洗手,而且提醒用香皂或洗手液洗,因为不洗手,手上会有很多病菌,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清除病菌的效果会更好。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培养皿组号

配制培养基

手部处理

取样

培养、观察

实验结果

A

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待用

不洗手

用无菌棉棒分别在手心取样,然后涂抹在三组培养基表面

将三组培养皿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培养,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直到菌落不再增加

许多菌落

B

只用清水简单冲洗

少数菌落

C

用清水和香皂洗手

无明显菌落


(1)该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除了用清水洗手是否能有效清除病菌外,还有:______
(2)A组在此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3)兴趣小组在实验时,ABC三组都准备了4个培养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用无菌棉棒对手心取样时,要求A、B、C三组取样面积相同,其目的是保证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请给同学们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2022-10-10更新 | 38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章至第五章 细菌、真菌、病毒(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2 . 艾草青团是岭南传统的特色小吃,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传统美食。小林家的青团卖相好、味道佳。她尝试研究延长青团保质期的方法,以便开展网络销售。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制作青团

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馅料(豆沙或者莲蓉),制作大小相同的青团(每个青团70克),数量在36个以上,上锅蒸熟

②分装

冷却,每袋6个分装6袋,甲组3袋真空包装,乙组3袋普通包装

③保存

将甲乙两组青团放在相同的常温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

④检测

每隔24小时,从甲乙两组中各取出1袋共6个青团进行质量检测

⑤结果

甲组:24小时后品质正常;48小时后品质正常;72小时后略微变质

乙组:24小时后品质正常;48小时后略微变质;72小时后严重变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质角度看,“上锅蒸熟”能起到______作用。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真空包装能否______
(3)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每袋装6个青团而不是1个的原因是______
(4)导致真空包装青团变质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6)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_或抑制它们的______和繁殖。
2022-10-06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章至第五章 细菌、真菌、病毒(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3 . 探究实验题
(一)“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菜名

结果( cfu/g)

餐前

餐后

公筷

非公筷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60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1)专家是基于什么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____________
(2)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____________实验。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请在以下A、B两个选项中选择)。
A.未经过高温杀菌B.黄瓜易滋生细菌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________(多/少),证明使用公筷___________(能/不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据此,你对“使用公筷”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5)为了增加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你认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该实验小组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
(二)本着节约不浪费粮食的原则,小明外出吃饭后打包了剩余的馒头回家。小明想知道馒头的保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对此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表。

组别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放置在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置在温暖的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放置在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置在温暖的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放置在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置在_____的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6)为了探究温度对馒头保存的影响,小明设计的丙组实验中划“__________”的地方应填________。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保存食品可以存放在________________地方。
2022-10-06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章至第五章 细菌、真菌、病毒(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八年级生物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12-13七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
4 .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温度对鼠妇的影响,下列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作为实验材料B.统计的次数为一次,但一定要认真操作
C.设计对照实验,除温度是变量外,其他各项都一样D.需分成黑暗和明亮两组作对照
2021-10-18更新 | 309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生命 同步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上亿个肺泡构成。图示为人体支气管与肺泡结构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肺泡。肺泡壁很薄,仅由________构成,且肺泡数量多,使总表面积________。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这些结构特点都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2)二氧化碳对人体无毒无害,但是室内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人体存在影响。国家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R/T18883-2002)》中指出: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日平均值应小于0.1%。
①若要测量不同高度处二氧化碳浓度,可采用选点测量的方法。请你在如下教室示意图中设置三个观察点,用“”表示:________

②选择在初一1班和3班教室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需要在两个教室间保持一致的因素有(多选)          
A.摆放绿植的种类和数量B.教室内的人数
C.检测时长D.桌椅的数量
(3)记录检测数据并绘图如下。

从上图可知,影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因素除了有空间高度外,还有________。请你据此,给出一条可以降低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建议________
2021-12-15更新 | 43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B·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6 .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衍生出来的化合物。为了研究甲钴胺对受损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30只神经受到相同损伤的实验鼠。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每天定时注射1次不同浓度的甲钴胺溶液。8周后,测量切面愈合处神经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以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获得如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髓鞘横截面积(mm2

髓鞘壁厚度(mm)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m/s)

A组

60μg/mL的甲钴胺

13.3

1.1

30

B组

20μg/mL的甲钴胺

9.5

0.8

25

C组

5.7

0.6

20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其中突起分为树突和______两部分。
(2)是A、B、C组大鼠数量各______只,实验中记录每只大鼠的测量结果后,需计算出______作为各组数据。
(3)本实验中,实验组小鼠应随机分组,每组性别、大小以及生活状态和数量都要______。实验中每组不能只用一只小鼠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4)C组是该实验的对照组,C组大鼠注射的①应为不含______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数量应为______只。
(5)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剂量的甲钴胺使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______,由表中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壁厚度的变化数据可知,甲钴胺可以______对受损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2022-08-27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B·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小组设计了实验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食醋和清水按比例配制溶液,模拟“酸雨”
B.两组实验装置应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
C.多做几次实验求平均值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若酸雨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则甲组萌发率高于乙组
2022-07-21更新 | 219次组卷 | 7卷引用: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分层训练AB卷(北京专用)
8 . 微生物无处不在,小芳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的内容后,与家人进行了交流,妈妈提出疑问:“我们每天盖的被罩上有细菌和真菌吗?清洗后的被罩与清洗前相比,细菌和真菌数量真的会变化吗?”小芳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就这个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组别/步骤ABC
每位同学准备三个培养皿,在其中配制相同的培养基,分别标记A、B、C;
将所有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打开培养基,放在清洗前的被罩下,静置15分钟后,立即盖盖密封;打开培养基,放在清洗后的被罩下,静置15分钟后,立即盖盖密封;不作任何处理;
将所有培养基放于30℃的恒温箱中培养;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数目,并记录;
几天后,他们观察到三个培养皿的菌落数目平均值如下:
ABC
2780
请针对小芳与同学的探究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组。
(2)实验中步骤②中,要将所有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处理。接种微生物是在以上实验步骤中的第__________步完成。
(3)实验步骤①中提到,小芳和兴趣小组的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三个培养皿来进行这个探究实验,小明同学对此提出疑问,他觉得这样有点浪费,只要一位同学做这个实验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小明的观点?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
(4)针对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第一次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
A.否定原来的假设,直接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反思实验过程,检查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失误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符合实验方案
11-12七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       
A.十只或以上B.两只
C.三只D.一只
2021-11-05更新 | 119次组卷 | 61卷引用: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生命 同步练习
10 . 阳光中学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是否有关系”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图中A、B两支试管中各装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证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有关”,试管A和试管B形成一组____实验.
(2)试管A和试管B放在37℃水浴中,其目的是____
(3)要想证明试管A和试管B中是否有淀粉存在,需要用的物质是____
(4)实验结果是试管____中的物质不变蓝.
(5)该实验说明了淀粉在____中开始被唾液初步消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