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下表是水稻栽培实验的统计数据,若用D、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表中水稻亲本的杂交试验数据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亲代子一代植株表现
长穗短穗
短穗×短穗226株667株
长穗×长穗858株0株
短穗×长穗423株429株

(1)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______,通过______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水稻长穗与短穗的显隐关系,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试写出丙组亲代水稻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有相关研究显示高温会使水稻减产,研究小组以两个不同品种的水稻A和水稻B来研究高温下对水稻开花受精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______品种的受精率明显下降,高温的延长对水稻______品种影响则相对较小。因此,为了提高产量,在试验中对于不同品种的水稻高温模式的设置至关重要。
2 . 某同学为了探究乳酸发酵的条件,自己用酸奶机自制酸奶: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将买来的盒装鲜牛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乳酸杆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和时间,进行发酵。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不同温度下,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如表。
资料二 在38℃和适宜环境下,每毫升奶中含有的乳酸杆菌活菌数随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
资料三 每毫升酸奶中的乳酸杄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
表:不同温度下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表

菌株

编号

温度(℃)

2℃

10℃

25℃

38℃

42℃

53℃

60℃

1

++

++

+

±

2

++

++

+

±

3

+

+

+

4

++

++

+

5

±

+

++

+

±


注:++表示生长极好;+表示生长良好;±表示菌体很少;一表示无菌体

(1)将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_____
(2)根据资料得出结论: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___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_____小时。
(3)乳酸菌的生殖方式都为_____,它与我们发面包中用到的微生物_____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
2019-02-08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3 .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而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表)
ABCD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不加1节5号1 节7号1节5号1节5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不加不加不加10克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1条1条1条1条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10天3天5天6天8天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______ 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三)实验反思(略)
(四)交流讨论
不能随意乱丢废旧电池,应将其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2018-03-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大成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普通用卷
4 . 学贵有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借鉴下列一些学习方法:

(1)图表归纳法.
某同学在复习中画了一系列图,请仔细观察图1、图2,然后回答问题:
①图1可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其中B可代表_____;图2中的空格内需填_____
②生殖、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_____实现的.
(2)阅读理解法.某同学在课外看到两则材料:
材料一:蚊子在吸血前,先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润滑剂,然后再用食管吸入血液.唾液管和食管是不同的管道,它不会将吸入的血液再吐进人体.另外,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极其微少,短期内反复叮咬2000次以上才可能使被咬者感染艾滋病毒,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此材料说明:_____
材料二: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液泡大,适于吸收水分;肺泡壁薄,且外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适于气体交换.这种现象在生物体中很普遍.
此材料说明:_____
(3)实验探究法.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
ABCD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不加1节5号1节7号1节5号1节5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不加不加不加10克1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1条1条1条1条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10天3天5天6天8天

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①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②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进行对照实验.
③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
(三)实验反思:
④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_
⑤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_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聚苯乙烯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将其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①的黄粉虫幼虫

限食适量的②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1)实验中①处应填写________,②处应填写________,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________作用,乙组属于________组。
(2)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10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若乙组实验结果③为______,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厨余垃圾B.可回收物C.其他垃圾D.有害垃圾
(5)据有关资料表明,100条黄粉虫每天可吞食34~39mg聚苯乙烯塑料,在肠道内停留不到24h,其中约48%被降解,经过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在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黄粉虫体内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细菌与黄粉虫存在________着关系。
2023-05-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攻击。
资料二:身穿红色的人经过浴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一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
鱼缸模型三刺鱼的反应
1号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无反应
2号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有攻击行为
3号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无反应
4号鲳鱼外形,腹部红色有攻击行为

(1)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组对照试验的变量都是_____。通过这两组对照试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以鱼体的外形为实验变量,写出一组可以构成对照试验的组合:是_____号和_____号。
(3)如果去掉2号和3号,只考虑1号和4号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正确,理由是:_____
(4)雄性三刺鱼在繁殖季节就会出现的这种攻击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行为,是由它体内的_____物质所决定的。
(5)对下面三句话判断对错
①三刺鱼在繁殖期间互相攻击后,胜利者可成为群体中的“领袖”。_____
②只有更为强壮的三刺鱼才能获得胜利顺利交配,这对种族的繁衍是有利的。_____
③将一鲫鱼外形,腹部红色的模型投入到1号和3号鱼缸中,三刺鱼不会出现攻击行为。_____
2019-04-0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中学初中部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7 . 资料分析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红树不是一种树,而是一类根系发达,耐盐能力比较强,能在海水中生长的植物。温度越高,红树林的组成越复杂,赤道地区的红树林组成种类最复杂。红树林营造了一个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是许多鱼虾、软体动物的家园,也是海鸟觅食栖息的场所。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温度越高,红树林的组成越复杂”,说明环境可以___________生物;“红树根系发达,耐盐能力比较强,能在海水中生长”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环境,“红树林可以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反映了生物也可以____________环境。
(2)小明在深圳红树林游玩,他发现红树生活在海水中,于是思考:“它们的根是怎么获得氧气的呢?”这属于探究活动六个基本步骤中的________________
(3)红树可以生活在淡水中吗?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这一问题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选择十棵同种类的红树小苗,分为两组,编号为甲和乙:
②将甲组种在装有海水的盆中,将乙组种在装有等量淡水的盆中;
③观察并记录红树小苗的生长情况。
为了符合_________变量原则,除了海水这个变量外,其他的条件如盆的大小、_________(举一个例子即可)等都要相同。选择十棵小苗做实验对象而不是两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实验现象:若干天后甲组小苗正常生长,乙组小苗死亡,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愉园中学等几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经过多次尝试后,小白鼠最终顺利走出迷宫,获得食物。
材料二:毒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中。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干哪一端取食。
(1)材料一中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白鼠的行为属于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一实例表明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_________,靠______进行信息交流
(3)材料三的实验变量是____;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菜青虫,是因为____
2022-1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资料分析题
通常人们认为:只有高等动物才能完成“通过拉绳来获取食物”这类非自然的高难度觅食操作。近来,科员人员用熊蜂做了相关研究,探讨低等动物能否完成同样操作。

(1)熊蜂属于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群体中有负责繁殖的蜂王和雄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和喂食等其他工作的工蜂,它们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本实验应选取蜂群中的______来进行。
(2)实验装置如图1:透明玻璃台下有一蓝色假花,假花中央装有糖水。一根绳子与假花相连,绳子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玻璃台外可被熊蜂接触。玻璃台下缝隙高度较小,熊蜂不能钻入,只能通过拉绳将假花拽到玻璃台边缘,才能成功取食喝到糖水。
①为保证实验效果,你认为必需要做的处理有______
a.实验前几天让熊蜂适应直接从假花中喝糖水
b.实验前2小时不喂食,使参与测试的熊蜂处于饥饿状态
c.每次实验中假花与玻璃台边缘的距离保持一致
②实验测试了82只熊蜂,有64只成功取食。每只成功的熊蜂再重复相同测试步骤,记录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结果见图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成功取食需要的时间______。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后几次熊蜂成功取食是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由______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熊蜂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
(3)实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在第一次成功拉动绳子之前,熊蜂的时间大部分用于试图钻入透明玻璃台下的缝隙接近糖水,简称“挤缝”。研究人员推测“挤缝”时熊蜂头向缝里挤,足向后蹬,才可能勾动绳子,也就是说“挤缝”行为是第一次成功拉绳的前提。研究人员利用图3装置,用一批______(填“经过”或“未经过”)测试的熊蜂进行实验。若结果为几乎没有熊蜂可以成功拉绳,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2022-07-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校际联盟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A卷)
10 . 资料分析
资料一:持续高响度的耳鸣可使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等。研究发现,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受损,或听神经病变有关:后又发现听觉中枢处于高兴奋状态也会耳鸣。
资料二:有研究指出,水杨酸钠(一种药物)会引发耳鸣。
资料三:有研究发现,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简写为: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

为了验证此结论,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发育水平相同、听力正常的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小鼠。然后给三组小鼠注射不同针剂(生理盐水、水杨酸钠、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组别对照组
注射针剂生理盐水

步骤二:对各组小鼠注射相应针剂后,用16000Hz的噪音测试小鼠的听觉惊跳反应,听觉惊跳反应越强表示耳鸣越严重。结果如图二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沿听觉形成路径,依次写出资料一中提到的引起耳鸣病变的结构对应序号和名称:[       ]______;[⑤]听神经:[       ]______
(2)根据步骤一,该实验设计方案相当于做______次重复实验,从而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3)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推测:在步骤一中给乙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______
(4)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022-08-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