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洗手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防止疾病传播的方法之一。然而人们对“洗手”的认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请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期以前,很多外科医生没有洗手的习惯,造成了很多患者感染死亡。曾有一位名叫塞梅尔维斯的医生以改革为名进行实验,他要求每一位医生在进产房前,都必须用氯化液和肥皂洗手。实验效果显著;产妇感染的死亡率从18%降低至2.38%。但由于当时大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患者感染是自然发生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洗手这件事在当时并未成功推行。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医生洗手后产妇感染死亡率下降,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生物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洗手”是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组别配置培养基接种恒温培养、观察实验现象
A配制牛肉汁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待用用棉棒在未清洗的手上擦拭后,接种将四组培养基放入适宜温度的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并记录较多菌落
B用棉棒在清水清洗后的手上擦拭后,接种较少菌落
C用棉棒在清水和肥皂清洗后的手上擦拭后,接科极少菌落
D不接种无菌落

①探究实验中“接种”使用的棉棒应选用_______(“灭菌棉棒”或“未灭菌棉棒”),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D组是实验中的空白对照,设置空白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通过对比图中A、B、C、D四组培养基上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④通过此探究实验,给你的生活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同学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开展生物实践活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设计如下:
   
(1)如果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设置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前提下,应选择____两组实验装置。
(2)不能选择____两组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没有控制____
(3)每组装置均用50粒大豆种子而不是5粒,目的是____
(4)连续六天,每天定时观察甲、乙、丙三组种子萌发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

分组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甲组种子的发芽数

0

0

0

0

0

0

乙组种子的发芽数

0

3

32

45

49

49

丙组种子的发芽数

0

2

33

44

46

48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____是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____不是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5)在保证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乙组仍有一粒大豆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乙组种子的发芽率为____
2024-04-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下表为某组同学设计的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是(  )

组别

鼠妇数量

实验盒底部

温度

光照

10只

湿润土壤

25℃

明亮

10只

湿润土壤

15℃

阴暗

A.保持光照相同B.保持温度一致
C.盒内不放土壤D.减少鼠妇数量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下图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①的目的是杀死原有杂菌
B.步骤②相当于“接种”这一步骤
C.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完成步骤③需要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
2024-03-24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松毛虫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白僵菌和绿僵菌均是寄生在松毛虫体内的真菌,常用于松、杉、柏的生物防治。白僵菌是我国常用的以菌治虫的菌种。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用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为探究白僵菌、绿僵菌还是白僵菌和绿僵菌混合剂对松毛虫的防治更有效,同学们展开了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
①用无菌水配制等浓度的白僵菌孢子、绿僵菌孢子以及白僵菌、绿僵菌混合孢子悬浮液。
②将无菌环境下培养的松毛虫平均分为四组,前三组分别在白僵菌孢子、绿僵菌孢子以及白僵菌、绿僵菌混合孢子悬浮液中浸渍5秒;第四组在无菌水中浸渍5秒。
③将上述松毛虫置于消过毒的养虫盒中,以新鲜无菌松针叶喂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隔天换针叶,统计并记录松毛虫的感染情况。
⑤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结果:
组别菌株类型供试虫数感染虫数感染率(%)
第一组白僵菌302273.3
第二组绿僵菌302480
第三组白僵菌、绿僵菌混合302790
第四组无菌水3020.67

(1)以上四组实验,可以作为对照组的是第___组。
(2)培养液需要为真菌的生存提供___、适宜的___、有机物等环境条件。
(3)步骤⑤重复以上实验的目的是___
(4)与传统的农药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有什么优势?___
2024-03-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如图表示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色圆纸片在C处两面遮盖,移到光下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再将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中______
(2)在脱色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后,只有B处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B处和C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叶片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3)通过本实验说明天竺葵绿叶细胞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和场所分别是______
2024-01-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学习了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如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1)观察甲装置可知,A与B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B与C构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A与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____个变量。
(2)步骤③中,从A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该瓶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叶片进行_____作用产生的;从B瓶、C瓶挤出的气体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C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所吸收,而B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是被叶片进行的_____作用所消耗。
(3)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______
(4)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____瓶的叶片。实验证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____,所需的原料有_________
2024-01-1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为了研究影响月季生长的生态因素,某实验小组对种植月季花的某小区进行了调查。
(1)某小区的部分动物及所吃的食物如下表所示。
动物黄刺蛾蚜虫瓢虫食虫鸟
所吃的食物月季的叶片月季幼嫩器官的汁液蚜虫蚜虫、瓢虫
根究表中的信息,写出一个最长的食物链___
(2)调查发现,在夏季烈日下,月季的叶片常有焦灼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光照对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处理株高/cm茎粗/mm花朵直径/cm成花率/%
不遮阳(100%光照)54.0711.717.9662.78
轻度遮阳(75%光照)62.6012.017.5959.54
中度遮阳(5%光照)55.209.766.9756.64
重度遮阳(25%光照)45.979.376.0750.16
①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遮阳程度的增加,月季成花率和茎粗的变化趋势分别为______等。
②生活中,株高与茎粗代表月季长势,花朵直径和成花率是评价月季观赏品质的重要指标。据表中信息可知,栽培月季推荐使用___处理。
(3)综合(1)和(2)研究可知,影响月季的非生物因素是___
2024-01-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欲探究;不同动物学会绕道取食的能力相同吗?以乌龟、鸡和狗为实验动物,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木棍固定在地面上,用绳的一端绑住动物的一条腿,用绳的另一端绕过该木棍并固定在地上。
②把食物放在动物能看见却无法原地取食的地方。
③记录不同动物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动物种类乌龟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次)11794812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该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______
(3)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动物中学会绕道取食的能力最强的是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你的结论是: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来看,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______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次数越______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10 . 某同学进行“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实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了他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A.作出假设B.实施计划C.制订计划D.表达与交流
2021-06-18更新 | 849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