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体的营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小雨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他进行了三种处理:

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_______两组作对照实验。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_____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
(3)为什么要把3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______
(4)若用①号和②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5)食物中的各类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其内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____
2024-01-2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做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Ⅰ号Ⅱ号Ⅲ号
馒头处理适量碎屑
加入液体唾液2毫升清水2毫升唾液2毫升
搅拌情况搅拌搅拌搅拌
温度37℃37℃0℃
10分钟后滴加碘液变蓝
(1)在实验前,他将馒头用小刀切成碎屑,这相当于口腔中______作用,这是一种物理性消化。
(2)表中I号的现象是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表中有两组对照实验,请问Ⅱ号与Ⅲ号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Ⅰ号与Ⅲ号形成对照,其变量是______
2023-09-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郡德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人体的肝脏位于右上腹,在消化、解毒、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图分析回答:
   
(1)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________(填“消化道”或“消化腺”)器官,其分泌的________不含消化酶而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图甲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X、Y分别代表物质。图中X可代表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Y可代表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
(3)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的第二大病因。为研究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情况,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100只健康状况一致的同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编号A和B。
ⅡA组小鼠每天灌胃2次54度白酒,第1﹣3周按8mL/kg灌胃,第4﹣7周按10mL/kg灌胃,第8﹣16周按12mL/kg灌胃,同时以10%的白酒为唯一“饮用水”;B组小鼠每天灌胃2次等量蒸馏水,饮用水为自来水。
Ⅲ在第4、8、12、16周的周末随机取样观察小鼠肝脏以及肝细胞的形态、结构,检测小鼠血清中反映肝功能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①实验中B组起________作用,能够体现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②对肝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需要借助________。通过观察发现,实验早期肝细胞以酒精性脂肪肝(肝脏细胞中出现脂滴)为主,而实验末期肝细胞出现肿胀、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该结果说明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和饮酒浓度的增高,酒精对肝脏的损伤程度________
③酒精对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影响结果如图乙。由图乙可知,酒精处理后,小鼠血清中________(填“ALT”或“AST”)的含量增多更加明显。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肝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基本结构名称)受到损伤后,通透性增加,会导致二者释放进入血液,因此可作为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指标。
2023-08-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当我们细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生物活动兴趣小组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小份,两份处理为碎屑,一份保持为馒头块。并对三份材料进行以下三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放入②号试管中不搅拌
③将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1)若①和③做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_______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________
(3)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________组。
2022-10-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的实验记录表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温度

试剂

实验现象

1号

淀粉+唾液

0℃

碘液

2号

淀粉+唾液

80℃

碘液

3号

淀粉+唾液

37℃

碘液

4号

淀粉+清水

37℃

碘液

(1)请在表内填写实验现象______(请填写字母:A.变蓝;B.不变蓝)
(2)1、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3)3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因为唾液里的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4)4号的对照实验是______号试管。
2022-07-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华鑫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D步骤加碘液后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填消化酶名称)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3)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的作用。
(4)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0℃的冰水中。
(5)小明是个性予急的孩子,在C步骤时只水浴3分钟便取出试管滴加碘液,你预测小明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6)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填“细嚼慢咽”或“狼吞虎咽”)。
2022-05-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成章联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如上图)。请分析回答:

(1)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以上四位同学中,____同学作出了假设。
(2)某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小组最终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取新鲜且大小相同的馒头三小块和3支相同的试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

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无颜色变化,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_____。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022-04-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湖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若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则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酒,预计不变蓝的是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米粉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不同的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其水溶液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的含量不同。对此某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你帮助补充完整并回答:
提出问题:橘子比苹果的维生素C含量高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订、实施计划:①称取两份等量的新鲜橘子汁和苹果汁,分别倒入2个洁净、干燥的烧杯中;②取两只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并编号为甲和乙,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用1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橘子汁,逐滴滴入甲试管,边振荡边观察,直至高锰酸钾褪色为止,记录所用的滴数为a;③接着用同一滴管吸取苹果汁,逐滴滴入乙试管,直至高锰酸钾褪色为止,记录所用的滴数为b。
上述有三处不妥,请改正: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若________(填“a<b”或“a>b”),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

馒头碎屑

2ml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1滴

B

2

馒头碎屑

A

37℃

10分钟

碘液1滴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_____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_____实验。
(2)填写1号试管的B处现象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_____________
(3)如果把1试管放入冰水中10分钟,然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变蓝”或“不变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