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体的营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和探究的问题
(1)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教材上有以下提示:
A、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B.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C.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足在口腔中进行,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请根据所学知识及以上提示回答:
①在口腔中较长时间的咀嚼馒头能感觉到甜味,说明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了______
②最适合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温度为______
③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______(是或否)。
④有同学说:“淀粉在口腔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并被口腔吸收。“这句话中的两个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
(2)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
①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会发现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这些环状结构是______。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而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______,它靠近蚯蚓身体的前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
②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有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______。这些小突起能与______协调配合,使身体蠕动。
③取两条蚯蚓,一条放在糙纸上,另一条放在有水的平滑玻璃板上,能正常爬行的是放在______上的一条。
2022-08-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三中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要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______,在制作之前要先在两张载玻片中央分别滴一滴____________,如果实验过程中两种液体刚好滴反了,此时用显微镜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______(“更大”或“更小”或“不变”);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它有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2滴


a.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
b.若选1、2试管进行对照,变量是______
c.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d.如果选用1、4、5三支试管进行试验,探究的是温度对______的影响。
2022-02-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荣县中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口服是否有效呢?某学习小组就这一问题利用小白鼠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组别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测量并记录
115只体长、体重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成三组饲喂普通食物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2饲喂等量添加了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
3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______分泌的。
(2)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
①如果第2组和第3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大且基本相等,第1组的数值最小,则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②如果第3组的数值最大,第1组和第2组的数值都明显较小且基本相等,则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3)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若口服则会被消化分解成______而失效。
2021-11-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科学家为了研究胰岛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切除狗的胰腺后,狗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的一些症状。
实验二: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胰腺外部萎缩,只有内部的胰岛活着,狗的尿液中未检测到葡萄糖。
实验三: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被称为胰岛素),用该物质治疗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
请分析回答:
(1)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最终流入______(填“胃”或“小肠”)。
(2)实验一、二结果表明:______在调节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进一步探究该结构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家作出的假设是:______。加拿大科学家班廷通过实验三证明了上述假设。
(3)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需要做______实验。
(4)1965年,王应睐组织领导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______(填“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为什么用这种方式?_______________
2021-10-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龙文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酒后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和第一大杀手,研究表明酒精进入人体后10%20%在胃吸收,75%80%在小肠吸收,90%在肝脏代谢,为了探究不同饮酒量(0175mL)对声刺激及电刺激的反应时间进而探究饮酒对人体反应速度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选取46名身体健康状况相同的男性,分为两组。
每组男性分别饮用不同饮酒量后分别用声刺激和电刺激后测得他们刺激反应时间。
取不同饮酒量的刺激反应时间的平均值分别汇成曲线如图:
请回答:

(1)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体吸收酒精的主要器官是__。从酒精的吸收和代谢可以看出,酒精会使人体的__等器官受到伤害。
(2)解读曲线获知饮酒量相同时,电刺激所需的反应时间比较__,实验变量是__
(3)根据曲线得出的结论有__
2021-08-1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5章 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单元测试定心卷(苏科版)
6 . 实验探究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某校生物学社团小组成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雌性和雄性小白鼠若干(小鼠具有与人相似的代谢机制,并且其繁殖迅速,可以快速培养用于实验,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及药品安全性的初次评价),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
【提出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的标签,选取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的雌鼠和雄鼠各两只,测量并记录初始体重。每个铁笼中放置雄鼠、雌鼠各一只。
(2)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个铁笼中幼鼠的生长状况(观察体型大小并称重)。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乙组幼鼠的平均体重显著______甲组幼鼠的平均体重,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表达与交流】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若有,请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8-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综合应用
潮汕酸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被许多人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学酸菜制作工艺后,想尝试自己腌制酸菜,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
①准备:将芥菜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图1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1)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制作的主要原理是该菌能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使酸菜风味独特。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______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______,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______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______左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______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参照图1可看出,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做了以下实验。

项目内容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结论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①、②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将①、②号试管放在37℃,水浴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中设计了是否搅拌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②试管滴入碘液后,试管里的液体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
(5)淀粉最终在____中被彻底消化成___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2021-07-15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八年级第五次联考(模拟)生物试题
9 . 生物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在A、B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的糨糊进行实验(如图),实验过程如下,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向A试管内加入清水2毫升,为了形成对照,应向B试管内加入2毫升______
(2)按照图示步骤完成后,取出A、B试管冷却并分别加入2滴碘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内溶液______,B试管内溶液______。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
2021-05-29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结业测试模拟大考卷(二)生物试题
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所示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碘液后,试管①的颜色___________(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3)若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是否有影响”,需要对图中所示A、 B、 C、 D四个实验步骤作出一定的修改: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___ 的水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5℃的水浴中。
③为了增加该实验的科学性,还应在C步骤中增加一个实验组,该组试管应放在___________ (选填“0℃”或“60℃”)的水浴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