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原和抗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生病行为的调节机制
“生病行为”是指:当人生病、感觉浑身不舒服时,常常会变得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也不愿走动等生理现象。这类生病行为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但事实上,当人或动物受伤或遭受病原体感染时,这些行为起到了“节能”的作用。相反,动物在生病时被迫进食,死亡风险明显上升。
这类极其普遍的生病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大脑又如何协调这种不想吃喝、只想躺平的欲望?近期,一项小鼠实验研究揭开了其中的机制:脑干中一组特殊的神经元调控了不同的生病行为,导致生病时不想吃喝、不想走动。这项研究将炎症与神经系统对行为的调控直接联系起来,为理解免疫系统与大脑的交互提供了新的观点。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脑在我们生病时是怎样调节生病行为的。研究者尝试寻找调节小鼠生病行为背后的脑区。科学家将脂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可以刺激发生炎症反应)注射到小鼠体内进行持续观察,发现在小鼠脑干的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部位,部分神经元变得活跃。
在此后的研究中发现:单独一组神经元群体就能调控多种生病行为、在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中,血脑屏障(能阻止某些有害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并不存在,这使血液中与生病行为有关的循环因子可以直接向大脑传递信息。“这个脑区”成为大脑的警报中心,将关于厌恶情绪的信息、有害物质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调控生病行为,减少食物摄入。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基于这些发现,去探索调控进食行为的生理信号和神经回路。
(1)根据文中信息,生病行为主要受免疫系统和______系统调节,该系统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脂多糖可以激活小鼠的免疫反应,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脂多糖属于______。注射脂多糖可使小鼠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免疫细胞分泌的循环因子进入毛细血管后,通过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心脏的______,通过体循环到达大脑,从而调节生病行为。
(4)根据文中信息,请提出一条生病时的饮食建议:______
2023-06-06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2 . 2021年上映的电影《中国医生》是根据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中介绍了医生全副武装抢救患者,新冠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来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危重症患者心肺功能出现衰竭时,可以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救治。

请分析回答:
(1)重症患者因为呼吸道被大量的痰液所阻塞,使得呼吸道不能保障_________,此时医生需借助喉镜观察将导管经口腔插入_________内(如图一)
(2)由图二可知“ECMO”的主要功能是______,离体血液经过“ECMO”后会变成_______血返回人体,这类似人体的肺。
(3)新冠患者可以通过输入病愈患者的血液进行治疗,试分析病愈患者的血液能起治疗的原因是_________
(4)新冠肺炎虽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是死亡率相对非典要低得多。根据大数据统计显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3%~5%左右,阅读本资料后,你认为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低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3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生物
3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火锅涮鱼片是广受大家喜爱的美食。小李为了追求口感,每次都是鱼片下锅涮一下就出锅食用。有一段时间,小李时有腹痛,遂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小李的病症是由肝吸虫引起的。经药物治疗后,小李的病情逐渐好转。
肝吸虫学名为华枝睾吸虫。华枝睾吸虫的成虫虫体狭长,背腹扁平。身体有两个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口的周围。腹吸盘位于虫体腹面前1/5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寿命20~30年。成虫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小肠,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的生物体内发育(如图所示)。寄生在鱼肉内的囊蚴抵抗力较强。实验表明将囊蚴分别浸泡在白酒、大蒜、芥末或醋等液体中,两小时后依旧存活。人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鱼、虾可能就会被感染。华枝睾吸虫从人体小肠处逆胆汁流动方向进入肝胆管,也可以经血管或穿过肠壁经腹腔进入肝胆管内。
华枝睾吸虫造成的危害主要发生于肝脏内的胆管。它破坏胆道壁细胞及血管,并以血细胞为主要营养来源。虫体及虫卵过多会造成胆管阻塞,吸虫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会刺激周围细胞发生病变。患者轻者食欲不振、肝脏肿大,重者肝硬化,还有少数患者发展为胆管癌。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枝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极少数患者可由于垂体功能受损,导致侏儒症。
针对华枝睾吸虫病,国家有关部门加强防病宣传和疾病检测。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可以避免该病的发生。

(1)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__]肝脏(填图中序号)内的胆管中。根据文中信息,除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外,华枝睾吸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还有__________
(2)诊断华枝睾吸虫病的方法之一是免疫学方法。华枝睾吸虫的分泌物等物质作为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__,因此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3)华枝睾吸虫引起的病症中,少数重症青少年患者由于垂体功能受损,导致__________分泌减少,引起侏儒症。
(4)为防治华枝睾吸虫病,国家有关部门定期监测淡水鱼的感染情况。工作人员筛查鱼体内幼虫的方法为:首先将鱼的肌肉切碎,置于人工消化液(成分中必含水和_______)中,并多次搅拌。然后在______℃左右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去除上层消化液,多次清洗,静置后将沉渣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幼虫数量,统计记录。
(5)以下可以预防华枝睾吸虫病发生的措施是__________
a.烹饪鱼虾时,煮熟烤透
b.切生鱼和切熟食共用一个砧板
c.吃淡水鱼生鱼片时多喝白酒
2022-05-30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下学期统一测试生物试题
4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提到,对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疗措施,“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也被称为“血清疗法”。
血清和血浆有什么区别呢?血清就是血液凝固以后,在血凝块表面析出的无色透明的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有:一、颜色不同。血浆是淡黄色的,血清是无色透明的。二、内部含有的成分不一样。血浆中含有白蛋白、球蛋白、各种凝血因子和无机离子;而血清中不含各种凝血因子,只含有白蛋白、球蛋白及各种无机离子。三、用途不同。由于血浆中含凝血因子,临床上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血清中含有各种抗体,可用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新冠肺炎“血清疗法”是指:痊愈者的血浆中含有针对病毒的抗体,取痊愈者血浆为原料,经过病毒灭活和凝血因子去除等手段,制备成含有抗体的血清。但这类方法也存在一些风险,比如不同痊愈患者血清抗体量不一致、经过灭活的血清仍含有其他潜在危险病源。而且“若需进行生产投料,一次起码需要1—1.5吨血浆,按每人400ml采集,至少需要2400—3600名康复患者,况且用抗体治疗疾病时,每个患者的用量都不少,如果工业生产没跟上的话,就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若有意捐献血浆,需满足“年龄在18-60周岁,确诊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出院后目前身体状况较好,没有其他不适,并愿意捐献出自己的血浆帮助他人”等条件。2020年2月14日下午,武汉金银潭医院迎来了首位血浆捐献者,截至目前已累计采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近200万升。在人类选择集群而居的时候,每个人的体内就已经开始流动着他人之血,或许,你所捐献的血浆,将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守望相助”。
当然,做好防护、保持冷静,也依然是抗疫过程中一剂不可或缺的“神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通过血液获得血浆,需要在血液中加入5%的柠檬酸钠静置,目的是______。如果不加入5%的柠檬酸钠,静置后得到的便是______。血细胞中的______具有加速血液凝固和促进止血的功能。
(2)下列不属于血浆成分的是______
A.水、无机盐B.血浆蛋白C.葡萄糖、氨基酸D.血红蛋白
(3)下列关于“血清疗法”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______
A.感染病毒的人康复后,其血浆中含有针对病毒的抗体
B.目前血清治疗仅试用于重症患者,并要对可能的风险密切监测
C.我国对捐献血浆的志愿者有年龄和身体状况等严格要求
D.抗疫过程中一剂不可或缺的“神药”是指核酸检测
2022-05-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志贺氏菌又称痢疾杆菌,感染这类细菌后,常导致水样便、急性腹痛、发烧等症状,人们称之为细菌性掬疾。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1)志贺氏菌的结构特点为没有____________,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____________
(2)志贺氏菌进入人体后,能破坏大肠内表面的____________细胞,影响大肠对水的吸收,引起水样便。
(3)细菌性痢疾传染性强,常见无症状感染者。预防措施可以采用口服减毒活菌苗,口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这种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免疫期可维持六到十二个月。
(4)科学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志贺氏菌存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结果如下:

温度

0℃

25℃

60℃

80℃

100℃

存活时间

3个月

20天

30分钟

5分钟

1分钟

由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最好将食物___________再进食。
6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截至2021年8月底,全球范围内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感染累计确诊人数超过2亿4978万例,死亡人数超504万例。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现已有156种候选疫苗得到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的数据支持。COVID-19德尔塔变异毒株已在全球蔓延到92个国家。德尔塔毒株虽传染性强,但致病能力与原始毒株相差无几,感染者以轻症居多,因此疫苗仍是COVID-19疫情防控最有力的武器。目前,全球接种COVID-19疫苗超3.6亿剂,COVID-19暴发后,中国在极短时间完成了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2020年1月12日向WHO提交了COVID-19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为各国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截至2021年8月中旬,中国国内COVID-19疫苗人群的接种率已超过60%,中国的全病毒灭活疫苗不仅对感染、轻症、重症的保护都是有效的,而且对德尔塔毒株变异株也有效。有研究表明具有中和效果的IgG抗体(免疫球蛋白)滴度(是一种表示浓度的用词)是影响疫苗效力的关键。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地抵御病毒的侵袭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建议在接种疫苗后应该增加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以评估疫苗性能,或是在接种疫苗10周后接种者体内总抗体水平下降到50%后补打第3针疫苗。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疫情仍然在大流行,常态化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懈。“后疫情时代”的风险可能随时波及全球经济。当前,全民要加速接种C0VID-19疫苗的进程,尽快构建群体免疫,从而保卫自己的健康,并能及早恢复正常生活。
(1)在传染病环节中,新冠病毒属于_________(“病原体”或“传染源”),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2)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全球蔓延到92个国家,可以看出新冠肺炎有很强的流行性。新冠肺炎感染累计确诊人数超过2亿4978万例,说明新冠病毒肺炎还具有____________性,因此卫健委提出我们要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这一举措属于预防传染病环节中的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所述,疫苗效力高可有效地抵御病毒的侵袭,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建议在接种疫苗后增加中和____________水平的检测以评估疫苗性能。在免疫学角度,注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2022-05-04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顺义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生物试题
7 .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依赖于呼吸系统。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图为肺泡局部结构示意图。

①肺泡由细支气管末端膨大而成,从图中可知其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等;
②肺泡上皮细胞主要分为两型,Ⅱ型上皮细胞在肺泡受损时可进行分裂和________,形成 I 型上皮细胞,修复肺泡。
③散布在肺泡腔的_________细胞能够清除空气中的尘粒、细菌等 异物,从而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
(2)一些病原体可以突破呼吸道的防御,引起人体患病,例如麻疹病毒可引起儿童患呼吸道传染病麻疹。
①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麻疹流行的重要手段,包括_______(多选)等措施。
a.患儿及时隔离治疗
b.患儿用品进行消毒
c.居室保持空气新鲜
d.儿童保持良好卫生
       国家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_______,对该病毒发挥免疫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2022-04-30更新 | 4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八年级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
8 . 为应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好的新冠病毒的检测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图1)是引起新冠肺炎的_______能危害人体组织、器官。
(2)目前,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图2为三种检测方法适用时间及检出率示意图。

①核酸是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物质,具有物种特异性。在感染早期即可进行核酸检测且准确率高,因此,核酸检测是疾病急性期的“金标准”检测手段。
②抗原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间,因为此时病毒大量_______,呼吸道中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含量较高。抗原检测操作简便、快捷、可自主完成,所以抗原检测目前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③据图2分析,感染后出现时间最晚的物质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启动人体的_______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
(3)从疫情防控的环节看,及时发现患者或携带病毒的人,有利于控制_______
9 . 走近大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同时,也需要防范硬蜱等生物叮咬。硬蜱属于节肢动物,能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叮咬人或动物传播多种疾病。

(1)在图1所示的生命周期中,除______阶段外,硬蜱都可叮咬吸食血液。
(2)硬蜱具有下列特点,其中有利于叮咬吸血的是______(多选)。
a.分泌粘液便于吸附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能分泌有麻痹作用的毒素
(3)硬蜱传播的疾病之一是莱姆病,这是由某种螺旋体(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其病程及症状如图2。

①这种螺旋体是引发莱姆病的_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②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丛、草地等环境。若身体局部皮肤出现______症状,且1~2周前在上述环境中逗留过,则应及时就医筛查,以免延误治疗。
③在一定的发病阶段,通过医学检测发现感染者体内可以产生少量相应抗体,这属于______免疫。
(4)对于传染病,预防很重要。请写出一条预防硬蜱传播的传染病的做法:______
2021-07-09更新 | 183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
10 .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自古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就在其《伤寒杂病论》序中,描述过他的家族所遭遇的悲苦, “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而到了近代,“伤寒玛丽”的出现让人们对伤寒等传染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玛丽是一名厨师,给雇主家做饭。她到哪家,哪家就有人得伤寒。在10年期间她换了8个雇主,共计传染56人,所以大家都叫她“伤寒玛丽”。这一事件使人们意识到,健康人也能传播致命的疾病,这样的人被称作“健康带菌者”。他们不得病,却可以把病传染给别人。
为什么会出现“健康带菌者”呢?一般情况下当病菌入侵人体后,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和产生的抗体等“防御部队”会与病菌展开激烈的斗争。但是每种病菌的毒力是有强有弱的,而人的免疫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伤寒玛丽”与其体内病菌进行的斗争就不那么激烈,因此她不表现任何症状,和病菌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是一名健康带菌者。
人类是如何战胜伤寒的呢?首先,20世纪初英国医生赖特研制出伤寒疫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种疫苗得到了应用,极大地减少了伤寒的出现。其次,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出现更是为人类战胜伤寒吹响了胜利的号角。当然,在与伤寒的斗争过程中,我国的中医学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些药方现在仍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在中西医的共同努力下,伤寒的传播已经被人类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但我们仍旧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提防这种可怕疾病的卷土重来。

(1)下列生物中与伤寒杆菌属于同一类群的是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                          C.乳酸菌
(2)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的“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描述了伤寒病传播速度很快,这体现了该传染病_______性强的特点。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分析,“伤寒玛丽”属于该传染病的______
(3)文中提到的“激烈的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免疫。伤寒疫苗对伤寒起到了预防作用,从免疫角度看,伤寒疫苗属于__________
(4)伤寒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你认为可以切断该病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
2021-05-28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