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综合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7 道试题
1 . 回答下列问题
(1)时,在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

0

1

2

3

4

5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①如图中点处,(正)________(逆)(填“<”、“=”或“>”)。
②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③下列不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溶液和酸性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不考虑溶液混合所引起的体积缩小)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参加反应的物质

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时所需时间/s

溶液(含硫酸)

溶液

A

293

2

0.02

4

0.1

0

6

B

T1

2

0.02

3

0.1

8

C

313

2

0.02

0.1

1

t

①通过实验,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________(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组实验中溶液褪色时间t________(填“<”、“=”或“>”)8s,C组实验的反应速率________。(用含有的式子表示)
③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所示,其中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________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10月)化学试题
2 . 镉(Cd)是炼锌业的副产品,主要用在电池、染料稳定剂,同时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回收再利用以减少排放是重要课题。某冶炼厂的镉废渣中主要含有Cd、CdO,还含有Cu、Zn、Pb、Fe、CuO和SiO2等杂质,从镉废渣中回收镉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
②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表所示:
离子
开始沉淀时()8.27.87.56.75.22.2
完全沉淀时()9.79.39.08.56.73.2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废渣先“浆化”再“酸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压滤”所得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酸浸”后滤液中还含有微量的Pb2+,其微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除铁”时,加入的石灰乳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若石灰乳加过量,缺陷是___________
(4)将“置换”出来的海绵镉在空气中堆放反复搅拌进行“自然氧化”,再用硫酸进行“酸溶”,“置换净化”处理是将残余的微量的Cu2+和Pb2+进行深度脱除,以提高阴极镉产品的纯度,写出“置换净化”除Pb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电极电位是表示某种离子或原子在溶液中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在25℃下,部分电对的电极电位如表所示。
电对
电极电位/V0
电对
电极电位/V
根据表中信息和已有知识可知,采用低电流条件“电积”时,阴极主要得到的是镉不是锌的原因___________
3 . 室温下,将、KI、溶液及淀粉混合,一段时间后溶液先变为蓝色,后蓝色褪去,且两种现象交替出现。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A:;反应B:……;总反应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的作用为______
(2)小组同学探究溶液颜色第一次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下列反应。

试剂用量(mL)

序号

温度

0.01溶液

0.01溶液

0.01溶液

0.01KI溶液(含淀粉)

25℃

5

4

8

3

0

25℃

5

2

x

y

z

35℃

5

4

8

3

0

35℃

3

4

8

3

2

①实验Ⅰ中,若2s时的浓度变为,则0~2s时______
②为探究不同pH对溶液颜色第一次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Ⅰ和Ⅱ,则______;实验Ⅲ和实验Ⅳ对照实验的目的为______;若探究温度对溶液颜色第一次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可选择实验______和实验______(填写“Ⅰ”“Ⅱ”“Ⅲ”或“Ⅳ”)。
4 . 在锌与某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的实验中,得到如下结果:
序号锌的质量/g锌的形式温度/℃锌完全反应所需时间/s产生的体积
12薄片15200
22粉末15
32粉末3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均小于200 ③实验2和实验3比较,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锌的质量 ④若锌均未完全反应,则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体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5-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方程式为],设计了如表系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反应温度(℃)Na2S2O3稀硫酸H2O
V/mLc/(mol/L)V/mLc/(mol/L)V/mL
12010.00.1010.00.500
240V10.1010.00.50V2
320V30.104.00.50V4
A.设计该实验的基本原理为控制变量法
B.实验1和2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若用实验1和3探究稀硫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需
D.本实验可通过比较浑浊现象出现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
2024-05-2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用含铁废铜制备胆矾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时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铜的浸出速率
B.流程中可用代替
C.时,
D.“系列操作”是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024-05-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化学试卷
7 . 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铑催化剂作用下,乙烯羰基合成丙醛涉及的反应如下:
主反应Ⅰ.        
副反应Ⅱ.        

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0 (填:“>”或“<)。
(2)保持温度不变,在恒容反应器中,按照投料,发生反应Ⅰ和Ⅱ,初始压强为4p kPa,反应t min达到平衡,平衡时的转化率为80%,的选择性为25%,则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kPa/min,反应Ⅰ的_____。(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的选择性=)。
(3)在装有相同催化剂的。相同恒压容器中,按照投料,发生反应Ⅰ和Ⅱ,相同时间内,测得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则B、D两点的平均反应速率v(B)_____v(D)(填“>”、“=”、“<”),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T℃时,向恒温恒容的甲容器中,通入1mol 、1mol CO和2mol ;向绝热恒容的乙容器中通入1mol 、1mol CO、2mol ,若只发生上述反应Ⅰ。则甲乙容器中的平衡转化率____(填“>”、“<”或“=”),理由是_____
2024-05-2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8 . 为研究“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假设】I、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Ⅱ、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Ⅲ、___________(请你填写一个合理的猜想)。
(2)【实验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①:为探究猜想I,小李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粒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由此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Zn>Fe.你认为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②:为探究猜想Ⅱ,小刘同学利用上列图甲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将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粒分别与等体积、浓度分别为5%、15%的稀盐酸反应。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填A或B)
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锥形瓶的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完好。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推动(或拉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松手后又回到原来位置,说明气密性完好。
实验③:小刘同学还用压强传感器替换注射器进行数字化实验,测得两次实验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根据该图中信息写出1条合理结论:___________
2024-05-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严桥乡兴隆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9 . 含氮物质是一类常见物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1)实验室中,采用一定浓度的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作为反应物,通过加热制备少量N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收集N2的方法是_______(填标号)。
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上述反应的速率与c(NaNO2)的关系
实验编号溶液体积/mL收集1.0mLN2所用时间/s
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
14.04.04.08.0334
2V14.04.0V3150
38.04.04.04.083
412.04.04.00.038
③V1=_______,V3=_______
④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反应速率常数。根据上述实验数据,m=_______(填整数)。
(2)“侯氏制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副产物。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NaHCO3,使用的装置如下图:

装置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d(填接口序号);由该装置可知,该实验中制备NH3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将1.0mol·L-1NaNO2溶液滴入pH=0.5的1.0mol·L-1FeSO4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为棕色,而不是预期的黄色。于是他们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查阅资料常温下,[Fe(NO)]2+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溶液为棕色,受热分解释放出NO。
②提出猜想溶液的棕色来源于[Fe(NO)]2+,且[Fe(NO)]2+的颜色掩盖了Fe3+的黄色。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编号56
操作方法取上述滴有NaNO2溶液的棕色混合液,向其中滴加稀KSCN溶液取上述棕色混合液,按下图所示加热

④实验现象及分析
i.实验5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Fe3+的来源是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ii.实验6观察到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呈棕色是因为存在[Fe(NO)]2+,且其颜色掩盖了Fe3+的黄色。
2024-05-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10 . 为了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用黑色记号笔在合适的位置画上三个粗细、深浅一致的“十”字,分别在“十”字上放锥形瓶;按照表格中的试剂和条件进行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底部的“十”字会被遮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硫酸H2O
V/mLc/(mol·L-1)V/mLc/(mol·L-1)V/mL
2010.00.1010.00.100
205.00.1010.00.10V1
4010.00.1010.00.10V2
A.V1=0,V2=5.0
B.实验还需要秒表,用于测定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被遮盖所需的时间
C.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 SO2↑+S↓+H2O
D.进行实验Ⅲ时,应分别将Na2S2O3溶液和硫酸加热至40℃,然后在锥形瓶内混合
2024-05-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