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的大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其(甘薯)初入吾闽时,值吾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意为荒芜贫瘠之地、盐碱地、沙漠土冈等不长植被的地方)皆可以长,粪治之则加大,天雨根益奋满;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围。泉人鬻之,斤不值一钱,二斤而可饱矣。于是耄耆童孺行道鬻乞之人,皆可以食,饥焉得充,多焉而不伤,下至鸡犬皆食之。

——摘编自《闽书》南产

包谷(玉米):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甚众,贫民做粑卖,村市熬糖做粉卖,每石十大官斗,现价易制钱一十二文,较米每石十大官斗现价少易制钱四千六百文。

——摘编自宣统元年湖南《永绥直隶厅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甘薯、玉米传入中国的影响。
2 . 甘薯(番薯)的传入

材料一番薯种出海外吕宋(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告诉)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碗确(土地坚硬瘠薄)之地遍行栽播。

——陈世元(陈振龙六世孙)《金薯传习录》(1776年)

材料二万历庚辰(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古越南)者,公(名陈益,广东东莞凤冈人)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壬午夏,乃抵家焉。……初,公至自安南也,以薯非等闲物,栽植花坞,冤白日,实已蕃滋,掘啖益美,念来自酋,因名“番薯”云。……遗嘱岁祀以薯荐食,历代遵之。

——清同治八年(1869年)刻本《风冈陈氏族谱》

材料三万历中,闽人(又)得之外国。……闽海而南有吕宋国,……闽人多贾吕宋焉。其国有朱薯(即番薯),被野连山而是……。中国人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以来,于是入吾闽十余年矣。

——何乔远(明)《闽书》卷150《南产志·番薯》(成书于1600年前后)

材料四篁村、河田(均属于广东东莞地区)甘薯,白、紫二薯,动连千倾,随其土宜以为货,多致末富。

——屈大钧(明末清初)《广东新语》

材料五我到陈益家乡东莞虎门公社北栅大队调查访问,父老们纷纷讲述关于陈益引种番薯的种种传说,陈益的后裔说:直至解放初,每年祭祀或扫墓,必用红皮番薯为祭品,并写上“红薯一对,富胜千箱”八字,这是祖宗遗制。

——华南农学院杨宝霖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甘薯传入中国的两条路线。依据上述材料,这两条路线是否可信?说明你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绘制甘薯从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线示意图。简述甘薯传入中国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欧洲各国之商人俱思别觅新路,以通东方。哥伦布再三思索,以为可以横渡大西洋而西,此在今日,固显而易知,然在15世纪则已耸动一世之耳目矣。地球为一球形,哥伦布固已审知,顾未能得其面积之实,始拜谒葡萄牙约翰二世,遭到拒绝后,遂转向西班牙,得到国王裴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之资助,造海舶三艘。此次远航之小队仅88人,经29日之长行,哥伦布遂登新大陆岸而树以西班牙之王帜焉。

——摘编自【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   17-18世纪,大西洋的广阔海域上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基本模式是欧洲人用从非洲贩运而来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金银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三角贸易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谁是“三角贸易”的中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涵盖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在17世纪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影响。
2022-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