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二王三恪”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此后新建立的王朝,会册封前两朝或三朝的王室子孙,以示尊敬。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子孙被册封为西周的“二王三恪”。这说明(       
A.世袭制是该制度实施的前提B.分封制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C.西周时期民族融合逐渐兴起D.史书关于纣王的记载有待考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代、唐代、宋代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片中不同朝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的制度名称,并分析其各自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10-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2023-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3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ī)。”。这段文字说明了(   )
A.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B.民本思想观念的产生
C.祖先政治上的威望增强D.宗法观念的不断削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四辅”“司正”“典狱”等“师”被称为“(天)陟降(升降)厥士(指其群臣),日监在兹”;亦有“皇天嘉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乖伯,乃祖克弼(辅助)先王,翼自它邦,有功于大命”等诸侯“受命于天”辅佐周王的记载。这实质上(       
A.体现出礼崩乐坏下的诸侯僭越B.阐明了官僚政治中的君臣关系
C.彰显了周王政治统治的正统性D.表明王权与神权开始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记载,周灭商之后,封师尚父于齐营丘(靠近夷族),姜太公对当地“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使得“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姜太公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权力B.推动了齐国的社会转型
C.威胁周天子权威D.促进了区域交流与认同
7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时期
A.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B.形成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周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8 .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这段历史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9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6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据此可知
①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明确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已经出现   ④分封制遭到破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