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33次组卷 | 75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而周公所封的诸侯中,周王称同姓的为叔父、伯父,称异姓的为伯舅、叔舅。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化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推动家天下局面的形成
3 . 【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1)材料一所述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的目的。
(2)材料二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3)为解决材料三的问题,秦朝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制度的不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核心。
(2)材料二又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核心。
(3)分析两段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混合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据此可知,分封制度(     
A.削弱了周天子的统治B.强化了异姓的血缘联系
C.为诸侯叛乱埋下隐患D.具有同化异族的潜在功能
6 . 阅读有关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文明的政治体制于西周初见成效……但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为“天下政局的两端”。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周秦之间为华夏文明的一大变局,随着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三   秦汉帝国的建立,是华夏文明之一大变,实现了政治大一统,也推动了族群整合。“国人”本指西周时期列国统治氏族,后扩展为一国民众。泰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手段过于强硬,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直到汉武帝出现,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玉下汉翅国七少所在,皆为大汉臣民。从此汉族就成为了华夏族的代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简析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长宫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一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的,概不世袭。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所推行的措施,并结合所学,说明汉代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023-09-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出土于1963年的何尊青铜器,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一事,以及周成王对贵族何的勉励及告诫。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记载。其中“中国”一词的含义最有可能是(     
A.西周的封国B.西周的别名C.早期的国家名称D.天下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2023-08-26更新 | 647次组卷 | 4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四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国维先生指出:“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说明西周(     
A.加强了统治上的支配地位B.以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基础
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发展夏商以来王位世袭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