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以下史料探究的是我国古代的(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邭,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春秋左氏传·僖公》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文献记载,商汤灭夏时,诸侯(方国)有三千之多;周武王时,(原臣服于商的)侯伯尚有千余。为此,西周初年的君王(     
A.积极开疆扩土B.宣扬“家国一体”
C.强化中央集权D.重申“华夷之辨”
2023-04-09更新 | 323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商王在处理一些重大事务时,还要征求民众的意见;周王遇到重大问题也要向“国人”(平民)征求意见。这说明商周时期(     
A.君主权力受到民众的限制B.原始民主仍有一定影响
C.民众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D.早期君主制度尚不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善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四: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标志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指出西周时周天子和诸侯之间是什么关系?诸侯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出的变化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022-10-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被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并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什么?两段材料反映的两种制度的关系如何?
7 .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
A.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B.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C.形成不同等级的诸侯国D.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8 . 周代分封齐、鲁是为了扼制东夷,分封燕、晋是为了控制北狄,分封南部多个姬姓诸侯国是为了抵御南准蛮夷。这一做法
A.使华夏认同观念在西周形成B.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强化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9 . 历来的政治斗争本质上都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政治制度则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以此角度来认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下图图中①至④依次应填入

A.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
B.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C.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D.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
2021-10-11更新 | 314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这一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它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C.它分配土地、人口和军队D.它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