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倡导的法治,与中国历史上法家主张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法家的法治,根植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黄宗羲的法治,直接来源于他的民权理论,即权力源自人民,而建立的法治,则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天下之法”,法治根植于民权之上,并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成为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这与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观点非常接近。

——摘编自杨永华、赵亮《中国的卢梭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民主法治思想述评》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国家的法律应该充分体现和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私有权。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拥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保护公民的财产私有权,会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富裕和繁荣。伏尔泰写道:“自由和财产是英国人伟大的理性声音.是自然的呼声.地产的所有者种植自己的世袭土地比种植他人的土地要好。”但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它并不是永恒的。“当他们仅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他们还都过着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并且在他们之间继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由交往的快乐。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宗羲法治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伏尔泰和卢梭对私有财产的看法,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的史料价值。
2021-08-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的占卜结果会被记录在甲骨上以显示商王的权威。周王则将赐封官职等事铭铸于带有神秘威严气氛的青铜器上。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当被书写在带有神秘性和权威性的材料上时,也就被赋予了某种类似的气质。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垄断,正如黄帝创制表意文字的意图就在于避开俚语方言以控制人与神交往的媒介。

——摘编自苏颖《文字与王权一探索中国一元权力结构政治文明的一个视角》等

材料二   1456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显著的。用统一的本国语言印刷的文本资料降低了知识信息的解码成本。15世纪中期,欧洲会识字的男人还不到10%,到17世纪早期,已经有超过30%的男人和10%的女人会读和写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使看书学习逐渐变成小孩、少年和青年人的日常生活的焦点。此外,为解决印刷行业的利益冲突,1469年威尼斯通过立法,规范了印刷商在指定时间段里印刷和销售一本指定的书籍的权利,这成为知识产权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

——摘编自余军华、李贞芳《印刷术与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骨文、青铜器金文和石刻小篆三种文书形态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统治者采用这些文书形态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传播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出现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次,王室的衰微使过去独占的文化、思想与知识流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生养了一批新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在王朝格局中地位的上下移动,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处在变化之中;再次,“知识——思想”体系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中,有不同的侧重点,王官失守之后,文化人的分化则使“知识——思想"也在分化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驳杂"性特点,既有法家渊源,道家痕迹,也包含阴阳家的成分。此外,墨家思想以及在战国大显其道的纵横家思想等,贾谊也都有所汲取。但毋庸置疑,贾谊学术思想的本质属性还是归于儒家,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摘编自汪高鑫《汉初儒学思想的“驳杂”性特征——以陆贾、贾谊为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自具特色思想体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16世纪之交,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人类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就,几乎皆与西欧一次又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海外扩张密切相关,它们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15世纪16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5-09更新 | 942次组卷 | 32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仍然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摘编自郑谦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通过国民经济翻番地增长,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步性。
2020-01-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安邦治国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天爱民,并把履行爱民的任务交给了地上的君王;君王是天的代表,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民本与民主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等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民本思想做出“升华”的表现,并分析“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期产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二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种学和社会种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走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11-25更新 | 24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铜陵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摘编自《梁启超家书—1912年12月致思顺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3)与材料二的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8-10-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