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65月,李大钊指出,“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19178月,毛泽东指出,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1921年初,周恩来也指出:“吾人初旅欧土,第一印象感触于吾人眼帘者,即大战后欧洲社会所受巨大之影响,及其显著之不安现状也。”“方知昔日之理想乃等诸梦呓”。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指出,君主“应当使公民得到鼓励,让他们能确信在商业、农业及其他方方面面能够安心从业,不致因为害怕被剥夺而不愿增殖财富”,这一主张(     
A.表达了对天主教的厌恶B.成为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诉求D.歌颂古代君主的丰功伟绩
2023-11-22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529年至1547年,英王亨利八世先后颁布的 12部关于叛逆的法案规定,英国的教士必须在教皇和国王之间作出抉择并明确宣誓效忠国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开启了政治宣誓的传统B.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动
C.国王至尊地位得到巩固D.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
4 . 1918年,恽代英等12人联名发表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一文认为,“私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公有是铲除私心的良法”,明确主张实行“公有财产”,希望“有一个实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生活机会”来“创办一个自给的共同生活”。这些观点(     
A.奠定了共产党成立的基础B.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C.激发了全体青年人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黑人是最早和最热心斥责欧洲兴起法西斯主义的美国人”。据统计,截至1940年冬,美国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即使到19413月,在17.5万名接受过国防工业生产培训的人中,也只有4600名黑人。二战使黑人看到了争取种族平等的希望,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各种关心种族权利的组织空前活跃。在大萧条中失业的黑人工人也终于因为战争再次找到工作,但是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切的结束。如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指出的那样,他们所受的待遇使美国白人大大丧失了人们的尊重。战争前后的经历刺激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平等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二战期间黑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国黑人的平等意识与唐甄平等思想的共同诉求,并分别简评二者的影响。
6 . 有学者说:“活跃的士阶层无疑构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活力的动力因素和政治发展的条件。虽然,‘势位足以屈贤’乃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迫于竞争的政治压力,占有绝对权力地位的统治者却不得不竞相礼贤下士。”这一现象反映出(     
A.诸子百家思想的交融B.社会阶层的流动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D.君主集权的强化
7 .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内部存在贬抑财富的倾向,视贫穷为荣耀,认为职业与工作是赎罪的过程。宗教改革后,新教认为,勤勉工作被赋予美德的内涵,是“上帝选民”身份的佐证。这一转变(     
A.适应了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B.削弱了基督教会的教化作用
C.扩大了西方基层选举的范围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2023-11-18更新 | 58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指出:“西方国家,将学习政治放在首位。横向的去学习公理和公法、纵向的去学习希腊罗马的古代历史,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当下的政治事务中,学成者可以担任政治事务,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重要前提。”其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变法运动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
9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于是对外求索之欲日炽,对内厌弃之情日烈。欲破壁以自拔于此黑暗,不得不先对于旧政治而试奋斗,于是以其极幼稚之“西学”知识,与清初启蒙期所谓“经世之学”者相结合,别树一派,向于正统派公然举叛旗矣。在梁启超看来,道咸之际的思潮(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的大门B.是传统文化的自我调适和复兴
C.促使儒家内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D.表明救亡图存的目标成为主流
10 . 黄老学者反对“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认为理想的政治应“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确立法度并保持它的稳定性,通过制度使得君主能够“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建构“使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的理想社会形态。据此可知,黄老之学(     
A.具有道法结合特色B.抛弃无为而治思想
C.崇尚外儒内法观点D.官僚制度走向成熟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