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53年,英使文翰率领第一个官方代表团访问天京时,杨秀清照会说:“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同时在通商中“害人之物为禁”。照会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联合英国共同反清
C.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D.主张国家平等交往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高一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 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 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访谈 材料三……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 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新的时代赋予它什么新的历史使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建立的年代及“民国”给中国政治上带来的前 无古人的变化(具体表现)。
(3)材料三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 比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2020-05-2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评估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3 .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失败的根本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领导者采用宗教思想
C.定都天京决策失误D.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4 .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可以算作历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反孔群众运动了。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宫……曾国藩因此而谓之‘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学者意在强调
A.太平天国肩负重建秩序的重任B.反孔运动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C.过激的群众运动阻碍文化传承D.太平天国清算了封建文化流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中写道:“天父上帝海底量,三十三天妖闯上。爷哥带朕层层逐,天兵天将护两旁。”颁布此诏的当是
A.英国女王B.太平天国领袖C.清朝皇帝D.八国联军总司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54年,杨秀清在《答复英国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述及了太平天国的对外原则。如通商自由,严禁贩卖鸦片;拒绝接受不平等条约等。这些原则
A.体现了太平天国独立开放的外交思想B.有利于缓和与清政府的关系
C.反映了阶级局限性对外交政策的影响D.是践行天朝上国理念的结果
2020-05-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5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所占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别占上海人口总数的13.4%和8.1%。出现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A.战争影响人口布局B.租界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
C.上海经济发展迅速D.上海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曾提倡“一夫一妇”,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者仍沿袭历代封建帝王的妃嫔制。洪秀全还宣扬“妻道在三从,勿违尔夫主”的伦理道德观念。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深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B.属于旧式农民起义范畴
C.不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D.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020-03-27更新 | 201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0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
A.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B.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
C.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D.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