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下面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B.《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兵北伐,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D.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纲领具有空想性
3 .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C.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D.“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2019-08-23更新 | 200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人曾评价一段历史:“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且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他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秋收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晚清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对立双方分别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
C.双方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
D.两份檄文都旨在反抗外来侵略

6 .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戳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1)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
2019-08-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三明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培优补差材料题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知,列强主动“助剿”的主要目的在于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保障在议定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攫取苏、杭等地为通商口岸
D.维护其在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2019-06-03更新 | 39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会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天王的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洋人对此大为反感,觉得反不如清朝“明事理”了。这说明
A.太平天国对英国采取了愚弄的策略
B.太平天国不能驾驭国际外交的规则
C.太平天国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没有本质区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首创于清道光时期,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主要反映出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C.列强入侵严重破坏中国经济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其评价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