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2.服从礼法3.尊重过去和历史4.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5.循例重俗6.君子不器7.主张逐渐的变革8.中庸之道9.与人无争10.任重致远11.自重与自尊12.当仁不让,不妄自非薄13.待人接物,中规中矩

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一类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湖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中所述的两种“反应”的有关历史事件。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2017-12-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二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

义和团运动

材料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反映的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概括列强决定如何“处理”中国?并分析列强未能把近代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

(3)看完材料一,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你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出路是什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指什么事件?它与“国土欲瓜分”有什么联系?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2017-12-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作业试卷
4 . 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1)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范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二能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如何?说明理由?

(3)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铁路?你怎么看待此做法?

(4)材料五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什么影响?

2017-11-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材料四“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2017-11-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选项史实原因
A鸦片战争中国人民禁绝鸦片
B义和团运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D国共由分裂到合作的转折九一八事变

A.A
B.B
C.C
D.D
2018-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
A.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9 . 材料中国近代史教材观点对比(节选)


比较上述左右两份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和义和团对待西方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指出明确清楚;分析原因角度合理、充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黄爵滋的奏疏:“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1831~1834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编者注:即1838年),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余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甲午战争成为中日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材料四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毅国教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清政府的解决措施。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简要论证。

(4)材料四中的“拳匪运动”是如何救国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017-12-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0课 鸦片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