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以经济目的为主
C.是海禁政策的具体体现
D.以政治目的为主
2 . 民间媒体在我国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报”,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内容有真有假。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人员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报房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报业的技术革新。作为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

——摘编自潘小露《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比较》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

——摘编自王鑫宏《晚清民间办报高潮与清政府官方应对》

材料三 近年来,人类逐渐步入了个人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将信息进行自由的采集、过滤、加工并传播给他人的自媒体时代。中国的自媒体以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主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个体性、自由性、多元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摘编自张爱军、秦小琪《自媒体传播与公平正义演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民间报刊的变化,并说明民间报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中国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媒体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主要是由于
A.从事交换的人自称
B.商朝重视商业
C.商朝商业繁荣
D.商朝人善于经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表是《后汉书》中关于东汉时期田庄主的行为记述(部分)。据此可推知,当时
记述出处
“世善农稼,好货殖”《樊宏传》
“世以货殖著称”《李通传》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伸长统传》
A.土地兼并现象比较严重
B.田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田庄经济形成完整体系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
5 . 比较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城市商业,北宋比唐朝最明显的变化是

A.北宋城市商业更加繁华
B.北宋打破了市的地点限制
C.北宋出现了草市
D.北宋开始出现外国商人
2019-04-27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2019-04-22更新 | 347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55年,西方殖民者驾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贸易,“洋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而东南亚商船则不受影响,中国的海船亦不受地点限制。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重视国家安全
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C.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D.中国加强与东南亚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朝前期,大规模远洋航海外交促进了朝贡贸易的发展,明代王折曾说,外夷贡品,由市舶司接收后,“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由此推知,明朝朝贡贸易
A.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抵制了西方的欺诈性贸易
C.有利于白银的大量流入
D.一定程度上有私商的参与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