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的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江南烟户业田多,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出乡村者十之一二。”这说明当时
A.工商业者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B.市民阶层人口的增加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D.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在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等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候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 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2020-07-06更新 | 178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日喀则地区一中高三10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20年受疫情影响,“地摊经济”突然火了起来。据考证,地摊集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兴起,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这个时代商业发展的写照,下列情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
①富足的巨商            ②繁荣的商业中心       ③“市井”商业区       ④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面为宋朝部分年份财政收入情况(收入计量单位:万贯)表。据此可知
时间总收入农业
收入
农业
占比%
工商业
收入
工商业
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3559232165123835
宋熙宁十年(1077)7070216230491170
宋天禧五年(1201)5723276248293652

A.经济繁荣程度超越了唐代社会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工商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 . 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
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D.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2020-06-19更新 | 767次组卷 | 23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某学者整理的宋、明两代经济状况比较表(部分)
宋(960—1279年间)明(1368—1572年间)
钱币铸造量(全国)26,000万贯400—600万贯(约等于宋代熙宁年间一年铸造量)
劳动力价格(江南地区)技术劳动力(月工资)约4500钱加9斗米约6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士兵(月工资)约3000钱加15斗米约200钱或同等价值谷米
实际流通主要货币(江南地区)金、银、钱米、谷、银、布

据如表可知,与宋代比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区
A.政局动荡促使钱币大幅贬值B.民众收入减少导致生活困苦
C.商业贸易发展相对缺乏活力D.白银大量流入影响经济秩序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整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4)比较图1、图2、图3,提取两项有关西汉至明朝商业城市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5-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A.秦咸阳城B.汉长安城C.唐洛阳城D.北宋汴梁城
2020-05-03更新 | 649次组卷 | 2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代徽州经济交往频繁,民事诉讼案伴随之增多,在内容上涉及田宅、婚姻、继承和债务等各个方面,当事人包括官僚、乡绅、地主、农民、商人、佃仆及地痞无赖等各个等级和阶层,民俗健讼。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B.商业发展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C.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了传统伦理道德D.商帮出现冲击了政府管理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初,在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据了6个。清代集市中心的总数则在4万处左右。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多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这反映明清时期
A.对外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繁荣B.隐含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C.商品经济的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受生产方式质变的影响较大
2020-04-23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拉萨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