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东端形成多元并存的局面,武威、平城、洛阳、长安都曾担负起丝路起点的重任。这表明当时
A.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B.政治格局变动较为频繁
C.丝路沿线大量城市兴起D.北方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2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3-26更新 | 2091次组卷 | 85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朝规定三品至五品官厅堂五间七架,正门三间三架,六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而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官绅富户,甚至平民百姓,都建了三间五架或五间七架厅堂。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经济变化对等级秩序的冲击B.富商政治地位的提升
C.政府对江南民间控制力降低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749年,唐朝政府的现金收入不过200万贯,1065年,北宋政府一年赋税的现金收入高达3700万贯,到了南宋,现金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全面超过了谷物和纺织品。以上现象
A.说明唐朝已经大量使用纸币B.体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萎缩
C.表明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6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389次组卷 | 76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东京由地方性的政治中心发展成为封建国家的首都,它的建设当然受到政治功能的支配,比如三套重城、皇城居中的格局、以及部分官署和礼制建筑的布局定位等。伴随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域经济、文化功能增强,经济功能在都城形态上发生作用的力度加大,东京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是坊墙、市墙被打破,灵活、开放型的街市代替了封闭型的坊市。东京街市制的都城新形态,它向统治者心目中理想的城市形态模式发起了强烈的挑战,由此影响了城市社会生态的方方面面,实用的功能主义和商业利益的市场原则上升到重要地位。它开启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街市形态的序幕,并孕育了某些近代化城市形态的萌芽。

——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东京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
8 .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
C.沿街开铺的街市D.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10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
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

①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②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吴江市镇的发展④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吴江市镇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10-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