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26 道试题
1 . 清代东北的粮食运路,从义州,经山海关,直通永水平府,还可达京师,与大运河相通。北边的粮食运路,分别经喜峰口、古北口,至直隶,达京师,也与海河水系和大运河相接;或经杀虎口至山西;或从河套至陕西,粮食运路与黄河水系相通。这说明
A.区域长途贸易兴起B.全国粮食供应依赖东北
C.商帮控制粮食运输D.区域粮食商贸的网络化
2 . 盐铁专卖始于战国,榷酒始于汉武帝,唐中叶以后茶叶也开始征榷,至宋朝更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对各类大宗商品自始至终进行征榷的朝代,而且制度日益繁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宋代开始放弃了抑商政策 ②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③商业税成为宋代重要税源 ④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吏部员外郎王晞亮上疏言:“比年以来,承平寖久,侈俗益滋。婚姻者,卖田业而犹耻率薄,以至女不能嫁,多老于幽居。”这主要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B.理学思想严重束缚妇女自由
C.妇人守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D.科举制兴盛改变了择偶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宋代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地主兼商人,大多采用以商求利、以土守之的方式,把最稳妥的生存形式和能获得高额收益的生息形式揉为一体,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商业资本运作的特点。这一特点
A.影响到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B.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D.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2022-05-11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元时期,香药成为舶来品的代名词,在很多时候特指从南海诸国进口的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明清时期,沉香,乳香,檀香等香货不再被冠以“香药”总称的情况更为明显,它们更多时候是以各自具体的名称出现。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香药在国内已得到普及B.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范围扩大D.香药种植在国内得到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进入南宋时期,用于书札、诗文、书画等方面的高级纸张需求量大增。纸张经过加粉、加腊、染色,制造成精致的各种色彩的印花笺。建阳书坊还用山椒果实煮叶染成椒纸,纸质坚韧耐久,气味浓烈芳香经久不消,用这种纸印书还有防虫蠹的功效。促成这种现象的直接社会原因应该是
A.商业与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繁荣B.理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C.重文轻武政策造成文人地位上升D.政治环境变化使市场需求发生异动
2022-05-1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汉时期,对外贸易发达。汉朝对外贸易的原则是“输入外国货物,防止金钱流出”。国内交易使用黄金铜钱货币交易,对外贸易用货物交换。法律定法,与胡人贸易,中国吏民不得带兵器及钱出关,犯者处死。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两汉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工商业水平较低
B.两汉政府实际上奉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C.是汉武帝之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D.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时期国家安全的需求
2022-05-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文科)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西周幽王时期,政治更加商业化。庶人有钱,可以做官受爵;当时君子(贵族)也想做买卖,谋三倍的利息;王叔郑桓公同商人订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诗经》里也留下不少贵族的怨恨诗。这些最可以说明
A.西周后期商品经济发展逐渐冲破宗法制B.社会等级制传统遭遇挑战
C.西周王室的统治日益黑暗腐败D.商人权钱结合威胁政治稳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农桑辑要》《十二气历》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矿冶业的特点?分析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
2022-05-1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下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
(2)材料二描绘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是如何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贞观之治)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5)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