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商业的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   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2019-06-25更新 | 40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黄泛区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对绝大多数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并将盐茶等专卖法收入位列末代法典首位的保卫皇帝和陵庙安全的法律《卫禁》篇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A.重视国计民生产业的保护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专卖收入关系政权的稳定
D.工商业经济发展十分活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立盐官,备置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官家收购发卖。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据此可知,盐铁官营
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
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
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D.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2019-06-12更新 | 215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管仲为相齐国期间,齐桓公与管仲论政。齐桓公想要扩大税收来增强国力,然而管仲却认为:“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却影响深远的七个字:“唯官山海为可耳”。对材料中管仲的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政府向百姓征收赋税
B.主张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C.成为以后中国盐铁官营制度的思想渊源
D.有利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5-22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B部)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真宗成平年间(998—1103年),丁谓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福建交通运输事务。他在任期内大力加强对北苑贡茶的管理,使北苑贡茶的质量、品种和数量都有极大提高,并因此得到提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A.茶叶生产的影响力
B.茶叶商人地位提高
C.选官制度发生变化
D.制茶技艺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10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这一措施
A.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
B.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律疏议》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这说明当时
A.民间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政府重视监管商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C.强化政治等级制度化
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2019-04-22更新 | 347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洪武帝到崇祯帝,明朝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商税征收的法令和法规,其内容涉及税种的开设与停征、税目的增减、税率的调整、纳税定额、征税细则、税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这可以说明明朝
A.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不足
B.重视商税征收的法律管理
C.社会经济秩序非常混乱
D.强化了商税机构的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