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1715年至1789年间的生活只是一种量的变化,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农村,而且所谓的旧制度中的社会和政治仍然被贵族和君主制控制,但是表面现象之下,这时期的西方在几个关键方面发生了变化,标志着18世纪是一个西方人即将到来的大转变奠定基础的时期。
问题
(1)在如图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的历史大事件

时间表:大事件图示
        
1733年—1789年

英国的革命和内战(1643—1687年)
        
1760—1850年
科学革命(1543—1687年)18世纪中期战争        
1776—1783年
        
1789—1815年
170017501800


(2)美国革命及其原则是以什么方式预示将要爆发在法国的政治动荡?
(3)为什么法国的君主制特别容易遭遇一场革命?
(4)你认为法国革命和18世纪的政治趋势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为什么?
2020-03-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4月(二模)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2 . 崭新的开始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摘自《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 的国家?
(2)美国革命是怎样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对美国革命意义的认识表现出怎样的倾向?你如何认识美国革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离异与回归”历史表现各一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试从材料二中“离异”的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的进化轨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欧洲人的观念

材料一: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问题:
(1)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概述欧洲人思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欧共体。


(2)材料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欧洲人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0-04-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6 .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法国大革命D.启蒙运动
2020-02-13更新 | 25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17—18世纪宗教书籍和启蒙书籍出版的变化情况。对此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启蒙作品影响较大D.民主平等渐成主流
8 . 中世纪的价值观

中世纪人的职责是永远待在上帝把他安置的地方。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上,中世纪的人必须服从他的上级,如果他是教士就要服从高级教士,如果他是个俗人就要服从国王、领主、城市长老和团体的领导。在思想和心理层面,他要对各种权威表示忠诚。然而,13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中世纪人拒绝承认上层等级和权威的不可挑战。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当领主滥用权力或忽略自己的职责时,斗争采取了附庸反抗领主的方式。最终,农奴的解放对应着给城镇居民发放特许状或者给他们自由。这些是超越一切的自由——是真正特许的自由。

——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价值观》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人的价值观产生并变化的原因。
2019-08-2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文明进步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l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


问题:
(1)推动材料中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简析材料中提及的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转折的年代

有史学家认为:17、18世纪,西方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


17-18世纪,西方历史是如何向“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的?
2019-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