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62次组卷 | 132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2019-01-30更新 | 2975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腾冲六中高二上期质量综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C.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D.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2018-09-22更新 | 1354次组卷 | 9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崇天理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2021-02-07更新 | 340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7次组卷 | 99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周公形象的变化承载了后人的想法
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论语·乡党》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在马厩失火后,关心身份低下的马夫,不追究失火缘由,充分体现了其思想主张中的
A.仁者爱人B.为政以德C.克己复礼D.重义轻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二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

——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张岂之

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编子白寿孨《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017-10-19更新 | 528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晋律》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者,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这反映出当时
A.法律儒家化
B.伦理是定罪的最重要依据
C.儒学法律化
D.以礼人法的特点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下列思想主张属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是
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法不阿贵
2021-03-0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