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       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019-01-30更新 | 3083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荀子·王制》中记载∶"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中庸》中则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材料
A.说明统治者应提高道德修养B.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C.体现了鲜明的以民为本思想D.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4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7次组卷 | 39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二者思想都
A.主张顺从自然B.倡导战胜自然C.蕴含和谐理念D.提出仁者爱人
2020-01-21更新 | 238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学派按顺序应是
A.儒、墨、道、法
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2019-10-25更新 | 299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仁”B.“仁政”C.“仁义”D.“王道”
2020-12-15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景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伙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2016-11-27更新 | 477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麻栗坡民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己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国富民贫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藏富于民
2019-04-23更新 | 179次组卷 | 26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式)

“天地之化日新”(王夫之)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唐甄)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易中天的这段话是对中国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括?选取材料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指出其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空缺的内容。
主题:明清进步思想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唯物论思想
唐甄大胆批判君主专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