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1年8月,清政府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美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和西式教育。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9岁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
A.所学幼童多为官宦子弟
B.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洋务派认同美国的制度
D.清廷实行教育救国政策
2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不断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 . 他是“腐朽王朝的忠臣”,但却“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这里的“他”应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袁世凯
2018-10-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
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
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
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
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风头甚健,洋务派以“体用”“本末”的关系来努力论证中西文化可以相容,能够互补,极力证明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洋务派极力宣扬“中体西用”文化观的根本目的是
A.调和中西文化冲突
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D.遏制革命形势发展
6 .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
A.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
D.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
7 .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选项最能完整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中法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18-07-22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内蒙古赤峰市重点高中(赤峰二中,平煤高级中学等)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A)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令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围绕“近代化的现想与实践”自行报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刷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此番言论意在批评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维新派“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D.革命派“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0 .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2018-06-09更新 | 6321次组卷 | 70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