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向西方学习已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
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
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550次组卷 | 10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杭 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轻慢)处肇毅(京都)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求富强”采取了哪些举措? 洋务运动没有能够解决“长久之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 对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认识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层面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D.经过论战,顽固派彻底放弃了他们的保守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以孝佛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这反映出张之洞意在
A.践行实业救国B.维护封建统治
C.突破中体西用D.培养新式人才
6 .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刷”材料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的是
A.维新变法思潮B.中体西用思想C.实业救国思潮D.民主共和观念”
7 .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体西用”:“那个时候的中国,……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者认为“中体西用”的提出
A.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C.彻底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D.有其时代的合理性
2020-01-08更新 | 384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旧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项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019-10-17更新 | 20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文科历史试卷
9 .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
2019-10-01更新 | 6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
B.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
C.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
D.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